发挥国家级新区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年05月20日14:29分类:新区

搭建科技平台推动普惠金融深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交通不便、交易成本高,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的优化布局进展缓慢;满足存、取、汇等基本金融需求,但服务覆盖面小、效率低与金融普及程度差的状况改变不大。以金融助推“三农”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激发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责任。大连金普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始终坚持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整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机构,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有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金普新区有责任依托多重政策优势,以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才和资金优势,带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大连金普新区具备带动乡村振兴的资源和基础

(一)具有极强的政策优势。金普新区是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的重要承载地,是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聚集地。作为经济贸易枢纽,发达的海陆联运交通网承担着东北地区70%的外贸货物运输和90%的外贸集装箱运输任务,2018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元。

(二)产业发展基础雄厚。金普新区目前拥有英特尔、蒂森克虏伯、斯凯孚等20余家国际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制造产业集群。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拥有大众一汽发动机、大众汽车自动变速箱、道依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拥有阿尔派、阿尔卑斯、日本电产等多家高端研发制造企业。培育了天宝食品、棒棰岛海产、大成食品等33家农产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18年金普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 733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发挥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龙头作用。

(三)研发技术人员优势明显。金普新区集中了11所高等学府和50余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是东北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同时,作为引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增长极,聚集着全东北最优秀的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在东北人口普遍流失的背景下,连续5年逆势实现人口净流入。

(四)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实力雄厚。2018年年末金普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超1800亿元,全区人均储蓄8万余元,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贷款余额超1200亿元。抽样调查显示,2018年存续企业对外投资及利润汇出合计约为本地投资及利润留存合计的3.5倍。

带动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几个梗阻问题

(一)农产品阶段性供求和结构性产品不足。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赋予金普新区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各类农产品品种丰富且产量大,知名度高。但目前农业效益较低,农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未改变春种秋收的种养习惯。生产生活必需品存在结构矛盾,巨量外销与外购并存,科学利用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的意识仍十分欠缺,缺乏高附加值农产品,三产融合发展程度低,独有的产品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优势。

(二)农民适应市场发展生产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业专业人才匮乏与富余劳动力转型困难并存。全区农村人口51万,仍有20余万适龄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就业。政府及企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农业需求人才的培训机制,造成农村劳动力剩余与企业用工缺口不匹配问题仍十分突出。农产品价值转化及附加值提升问题的解决思路不明确,农村家庭财富积累速度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高。《规划》明确未来5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路径,但统计显示,2018年金普新区农业投资仅占全部投资的1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城市差距较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近一倍。实现农村兴、农业强、农民富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与地区实际紧密结合,激发全社会投资热情,重塑城乡关系,以市场化调整收入分配,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四)金融支农体系薄弱,城乡金融要素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搭建科技平台推动普惠金融深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交通不便、交易成本高,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的优化布局进展缓慢;满足存、取、汇等基本金融需求,但服务覆盖面小、效率低与金融普及程度差的状况改变不大。以金融助推“三农”发展,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以金普新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优先方向,科学规划,分类施策。以大连金普新区引领地区乡村振兴,采取沿哈大交通走廊和黄渤海岸,构建生产生活空间布局,按照区域规划逐渐整合农村各零乱村屯。围绕产城融合,政府相关部门优先补齐农村经济短板,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供给,增强对人口和产业的支撑能力,推进供给侧农副产品种养结构调整,围绕《规划》的安排,配套构建生产、经营体系,提高“三农”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

(二)加强特色小镇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以炮台街道玻璃小镇、复州湾街道海盐小镇以及马桥子街道镨华聚创小镇等特色小镇为依托,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形成以小镇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格局。重点扶持七顶山街道大樱桃采摘节、金石滩街道蓝莓谷等特色产业,打造新型农业旅游龙头示范品牌,开创优质农产品高附加值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销售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政府主导,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协作,充分发挥高校的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培育农业企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壮大产业,带动农民身份转变,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巩固业已形成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产学研”基地,以研发平台的专家示范带动农民,压缩科研成果转化时间。

(四)搭建科技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科技、资金密集优势。建设政策高地和资金洼地,大力引进高新农业企业,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化农业,构建三产协调发展体系,致力精深加工,组建、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全链条产业体系,实现共享发展,通过发展新业态帮助农民增收,加快致富。

(五)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将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脱贫致富挂钩,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支持力度。整合全区机构网点设置,完善乡村金融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机构下乡,人员下沉,服务下底。围绕多样化金融需求,鼓励机构、机具设备以及自助服务系统进村入户。健全资金供给渠道,重点满足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户的金融需求,保障支农资金稳定流入。创新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工具,发挥期货市场和农业保险的作用。(作者 纪洪伟 边龙)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