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将发力四大平台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21日15:10分类:京津冀

新华财经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张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谈绪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外媒体吹风会上介绍说,今后将着力打造对外交往、科技支撑、人文交流、服务支持等四大平台。

不断提升北京参与共建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公布,北京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北京在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率先行动、示范引领,不断提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北京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首都新发展,形成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具有北京特点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主平台,注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纵深推进高水平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市作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经过3年努力,形成了6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今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将积极对标衔接国际先进经贸规则,确保完成177项试点任务。

三是持续打造高标准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目前,北京市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今年还将实现80%事项政务服务“一门”办,70%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100个高频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或者最多跑一次。

主动承担任务,深化“四个合作”

5年多来,北京始终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总抓手,立足首都科技、文化、金融、人才等综合优势,主动承担“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任务,不断深化“四个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地区间合作不断深化。目前,北京已与全球51个国家的56个城市缔结友城,并先后在保加利亚、黑山和塞尔维亚举办了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首都市长论坛,签署了《共同宣言》。2013-2018年京港洽谈会共促成118项重大项目签约、涉及金额约425亿美元

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加强。发挥中关村品牌带动效应,以技术转移、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重点,以国际会议会展为支撑,加强前沿科技创新合作交流。

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优势,推进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卫生等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增进民间交往,架好民心连通桥。

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活跃。北京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高质量发展,2013-2018年,北京对外贸易总额累计约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1.5%;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累计约850亿美元、年均增速14.5%。

今后将着力打造“四大平台”

下一步,北京将以“四大平台”建设为主抓手,努力推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再上新台阶。

要着力打造对外交往平台,成为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落实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区、国际会议会展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区、国际商务金融功能区等9类国际交往新空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于9月底通航,与首都国际机场构成服务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双枢纽中心”,形成“一带一路”空中走廊的重要节点。

要重点打造科技支撑平台。立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的重要枢纽。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继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海外科技园区,优化海外联络处布局,推进面向海外的创新创业中心和跨境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加快怀柔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全球开放共享,成为全球科学家联合研发的重要支撑平台。

要全面打造人文交流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合作,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荟萃世界文化的重要舞台。着力打造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首都博物馆等文化品牌,成为面向世界的国家级文化展示窗口。持续实施“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打造留学北京品牌。加强卫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提升首都医疗国际化水平,推进欧洲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建设,打造“北京中医”国际品牌。

要持续打造服务支持平台。全力以赴推进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构建全面开放先行区,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实行“产业开放+园区开放”相结合的模式,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双向投资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城市商会联盟作用,推进北京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境外服务中心和非公经济(境外)发展服务基地建设。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