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煤电去产能迎来新局面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22日14:44分类:能源

新华财经北京5月22日电(记者张冲)连续几年以来,“去产能”已成为我国煤电政策持续调控的重要方向。伴随着前期去产能效应的不断显现、煤电清洁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力供需形势的逐渐转变,2019年的煤电去产能将面对新形势、寻求新方向。

煤电过剩产能化解初见成效

自2017年煤电行业陷入全面亏损之后,2018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定调我国煤电发展进入“去产能”新阶段。经过近年来的严格管控,煤电过剩产能化解已经初见成效,煤电独大的电源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内煤电装机为10.1亿千瓦,占全国全口径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3.0%,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较2015年更是已经下降6个百分点。

燃煤发电比重的持续腾退,直接为新能源电源释放了充足的市场空间。中电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火电投资同比下降9.4%,全国新增煤电2903万千瓦、同比少投产601万千瓦,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2018年全年发电的增量部分,新能源的贡献率超过22%。

与此同时,煤电自身的节能减排也取得良好成绩,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十三五”总量目标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2019煤电去产能呈现新特点

根据国家能源局4月中旬连续第四年制定发布的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2022年的煤电规划建设风险控制将较2020年及2021年放松。(由于煤电项目从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到建成投产需3-4年时间,存在一定的投产惯性,因此该机制的预警目标为发布年后第3年。)在前两年的预警中,2020年和2021年难以获准新开工煤电项目建设的省份都在20个以上,而2022年暂缓新建项目省份降至10个。

这一数据的持续缩减,除了反映出煤电去产能的压力相对减轻之外,也折射出了我国电力供需形势的潜在变化,据中电联分析,全国电力形势已从前几年的总体宽松转为总体平衡,这一趋势在2019年也将延续。在这种变化之下,“电力保供”首次被写入了今年的预警文件,也意味着煤电去产能在前几年的“急刹车”之后,也将进入更加积极稳妥的推进阶段。

不过,从连续四年的滚动预警结果总体来看,未来三年我国煤电产能过剩的总体形势尚未得到完全扭转。尽管煤电审批随着电力供需的变化有所松动,但在煤电装机充裕地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管部门严控煤电新增产能的要求依然没有改变。

今年3月19日,国资委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促进煤电行业优化升级的意见》,提出2019年最新版的煤电去产能政策。通知除了明确七类需要淘汰关停的燃煤机组(含燃煤自备机组)外,还鼓励各地在国家明确淘汰关停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煤电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同时,提出“等容量替代原则”的思路,即新增煤电总规模应该小于等于关停的总规模。按照这一原则,无法全额落实关停容量指标的项目,缺额部分可利用当量平价风电光伏容量替代。这也意味着煤电去产能的形式更加灵活。

增量与存量调整需围绕煤电转型

对于2018年亏损面仍超过50%的整个煤电行业来说,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还需优化升级发展。尽管从中长期来看,煤电仍将在我国电源结构中承担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但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源形式的不断成熟,其长期以来固有的成本优势、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在新的电力供需形势下,煤电未来的定位将需要兼顾主体能源支撑和电力调节能力两大重心。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看来,未来几年,煤电发展的重点在于处理好增量与存量之间的关系,用存量减少提供更多增量以实现煤电功能调整,在增量功能定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地区轴和时间轴两个维度实施存量减少调整。

首先,煤电要压减存量仍旧是不变的基调。由于我国电源布局最初是按照就地平衡的原则发展起来的,哪里用电就在哪里建设电厂,造成目前我国东中部煤电装机总量占全国煤电总装机62%的现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东中部地区环保压力的增大,不少高耗能产业正在逐步退出这些地区。薛静指出,煤电的存量减少主要应当是在东部地区上调整,但是这一过程也应该因势利导,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强制性的煤电去产能,会对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现实执行层面上对于淘汰落后机组通常所采取的“一刀切”方式,也往往会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存量煤电的淘汰压减,需要经过因地制宜、“一厂一议”的审慎研究,才能真正的落到实效。

同时,宝贵的增量空间要更倾向于支持煤电转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近期在2019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尽管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电仍是我国的主力电源,但从世界范围看,煤电正逐步向调节性电源转型,且煤电向调节性电源转型的速度将比预期更快。我国应继续加大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加快实施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提升工程,煤电增量的释放更应该顺应这种功能转型的趋势要求。薛静也认为,有限的煤电增量空间要向实施东西资源优化配置战略、向特高压输电的配套电源集中。因为特高压虽然是为了解决清洁电力的长距离、大规模输送而生,但在配套电源尚不完备的地区,一段时间内仍需要煤电起到调节作用的支持。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