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新华社客户端2019年06月04日17:41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北京6月4日电(记者戴琳琳、姚均芳)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在3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举办的“中经智库每月谈”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积极建言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我国市场主体已进入“亿户时代”,更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对市场存在及企业反映的难点逐个击破,成效斐然。世界银行去年10月份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排名一年内跃升32位。

中国经济信息社营商环境研究团队调研发现,政府积极改善营商环境的态度提振了企业信心,在制度和流程上进行完善,减少审批时间和成本,增加透明度,都是政府释放的良性信号,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信心。

然而,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市场主体的期待相比,我国营商环境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突出问题,与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目标尚有差距。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张越男认为,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照猫画虎”式的形式主义,不主动作为,“简政放权”明放暗不放,或者仓促优化流程,企业实际获得感不高。

与会专家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应是动态完善的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助推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河南省长垣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闫磊说,评价体系是标杆,能够让地方政府认清自身问题并加以解决。

据了解,世界银行首次发布营商环境报告以来的16年间,激发了全球范围3500余项改革,通过跟踪每一个经济体在同一指标上的变化,推动各国政府不断优化自身营商环境。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营商环境是政府服务能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商环境也应成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营商环境评价应该是有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更加重视市场化评价,更多地让企业参与评价、评估。在他看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关注开办企业便利度,更要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面临的问题。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财政税务学系主任毛捷认为,为了准确识别某一类特定的营商环境指标,需要提供尽可能全面和细致的可靠数据。以营商环境中的税负指标为例,应把应缴税额和税收减免的所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税负综合指标,从而准确反映各地营商环境在企业纳税方面的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对标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凸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顾问吕国良认为,国际机构在解决全球范围知识产权争议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把国际资源整合到国内的营商环境中,也是促进营商环境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郭丽岩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举例称,市场准入从正向清单转向负面清单管理,本质上是政府思维模式的转变。市场监管作为营商环境大框架下的一个制度模块构成,需要从管控型向治理型迈进。

当前,各地政府下大力气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多种路径创新。比如,辽宁省出台了东北地区首个优化营商环境的省级地方法规,深圳前海引入了更具地域契合性的智能化营商环境实时测评系统等。(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