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新区:全力打造国内一流高新产业集聚区

5月26-28日,以“智汇江阴 创业高新”为主题的2019中国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在江阴高新区举行。自去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双创大赛已成为江阴高新区服务双创的一项重要抓手,不仅为江阴高新区的双创工作带来活力,也成为园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一直以来,江阴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国内创新合作发展之路。2018年,江阴高新区更是交上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GDP实现928.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521.4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达62.3%,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0件。

近日,江阴高新区在无锡市2018年度14个开放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列第一,获评“综合考核优秀开发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代代江阴高新人,更离不开园区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的魄力与决心。

下一步,江阴高新区将以产业创新战略为导向,以创新主体育成为核心,以创新要素聚合为主线,以创新平台载体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江阴市乃至苏南地区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创新型企业的爆发地和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成为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

以新规划为引领 着力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升级版

江阴高新区于2012年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江阴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去年以来,园区与长城所、中科院、安永咨询、浙江城乡规划院等机构合作,形成了新一轮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成果。

围绕全力把江阴高新区建设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示范的示范”这一总体目标,江阴市委、市政府出台《江阴市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支持江阴高新区建设苏南自创区,全力培育江阴创新驱动新动能,做强江阴区域发展增长极,并充分发挥核心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带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为全力打造江阴高新区经济发展竞争新优势,为江阴市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江阴高新区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应运而生,提出要通过三年努力,地区生产总值与2010年相比基本实现双倍增长,江阴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更加突出,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业集聚显著增强,新兴产业快速形成,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形成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

此外,江阴高新区还出台了《江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江阴高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发展规划,形成了以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为特色,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战略的“1+3+1”先进制造业发展体系。

目前,为全力把园区建成产、科、城融合的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江阴高新区正在全力打造创新核心区滨江科技城,依托省级众创社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江苏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加快规划建设滨江科技创新走廊、长江路产城融合带、星河科创园等“一廊一带一园”等重大工程项目,由此循序渐进推进“三高三新三区”建设,加快实现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从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到创新生态系统开发的转变。

以新产业培育求突破 着力打造新经济发展高地

没有高质量的发展,一切都是无源之水,而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江阴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一直以来,江阴高新区坚持实业立区、产业强区,明确提出,要以先进科技和前沿技术为标杆,以做大做强和做精做细为抓手,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构筑“1+3+1”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高新产业集聚区。

目前,产业体系中的第一个“1”即特钢及金属制品战略产业正在加速向中高端迈进,逐步迈入全球产业链及价值链高端。兴澄特钢获得中国质量提名奖;法尔胜泓昇集团获得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连续20多年位居中国金属制品行业综合实力第一;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迈入千亿级“俱乐部”, 江阴高新区特钢产业正在彰显江阴智造实力。

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江阴高新区不仅围绕特钢及金属材料、国家集成电路、机械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还积极布局前沿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努力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1+3+1”产业规划,拓宽与延伸着江阴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目前,江阴高新区已建成特钢新材料及制品、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物联网、集成电路封测4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和1个国家特钢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产业发展的希望在项目,出路也在项目。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坚持以项目作为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全面掀起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项目服务的“项目攻坚年”活动,项目推进合力不断增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据了解,江阴高新区现有待建、待批、在谈、意向“四个一批”项目共计超过130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全年计划实现超亿元产业项目注册20个、在建20个、竣工20个“3个20”目标。

截至目前,已正式签约日本谷田铝塑膜、新松机器人、佩尔新材料等15个项目,已新注册深冷储运设备及智能装备、特种通信传感电子线等11个项目,已新开工天江药业二期、启星智造产业园、触控电子科技、佩尔新材料等8个项目。

同时,日本铁智卡装备、四方游泳设备、长庚科技、新加坡环普产业园、香港星空文化等在批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审批,确保尽快开工建设,中特棒材深加工、深绿能源、台湾新杰科技、日本谷田铝塑膜、卓尔诺新材料、江阴外国语学校等项目进入开工准备阶段,联动天翼、星河科创园、阳光医卫、贝卡尔特切割丝、普莱医药、中芯长电3D集成芯片、信邦电子、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均加快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见效。

为确保项目建设推进有力,落实到位,江阴高新区将继续加大服务高质量发展力度,充分了解项目推进、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制约,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周一会商、一月一督查、双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帮助解决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等方面问题,严控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和经济金融风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以新主体培育增后劲 着力打造高成长性科创型企业爆发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阴高新区一直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为重点,积极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新经济企业爆发式成长路线图,开展创新主体分类培育与精准支持,加大创新源头种子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形成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集群。

目前,江阴高新区拥有年销售超百亿元企业5家、超30亿元企业4家,入选中国500强企业2家,上市公司区域总部1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7家、瞪羚企业6家、独角兽企业1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江苏省创新型百强企业3家。

2018年,江阴高新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领军型创新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0家、无锡雏鹰入库企业17家、省级瞪羚入库企业6家、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普天法尔胜光通信有限公司荣获2018年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2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机构建设,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等研发机构22家,启动实施江阴高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25项,项目资助950万元,带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近亿元。

江阴高新区提出,到2020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超过3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瞪羚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3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行业“隐形单打冠军”。

以新平台、载体搭建为支撑 着力打造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

江阴高新区一直重视创新平台载体的搭建,围绕“1+3+1”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积极搭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法尔胜金属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华为—长电集成电路封测技术研究院、东北大学江阴金属材料创新研究院、天江现代中医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江阴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建设。

作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在双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创业园于2008年12月获颁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并先后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国家火炬江阴物联网特色产业基地,致力于打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为众多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舞台,也为他们在江阴创新创业、创成事业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和保障。

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江阴高新区还围绕创新链完善载体链,整合新建一批新经济加速器,扬子江加速器、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工程、中瑞海外孵化器、星河科创园、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江苏省金属材料众创社区等项目启动建设,并引入了阿里云等一批符合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众创空间。

在平台建设方面,江阴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联合建设了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分中心,依托新松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中科曙光、阿里云等机构,搭建了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和数字化创新平台,并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将海外人才、技术、资本等国际化新经济要素向园区集聚,建成了6家诺贝尔奖得主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100多个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MIT共建中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与PNP共建硅谷创新中心,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合作共建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推动企业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去年,为提升江阴高新区协同创新服务整体水平,江阴高新区按照“互联互通、线上线下、统筹集成”原则,加快集聚优质科技服务资源,搭建了快速便捷、优质高效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阴高新区一体化服务平台,包含线上的江阴高新区建设促进服务中心线上服务平台,以及线下的江阴高新区建设促进服务中心和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广场。

在科技咨询、产业规划、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阴高新区一体化服务平台全力当好科技顾问、科技保姆,为各类企业和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提供出谋划策、量体裁衣,实现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开放共享、高效组合,通过以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方式,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要素的“店小二”服务。

以双创大赛为载体 着力打造区域创新生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早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和潮流,激发着中国的创新活力。去年年初,江阴高新区“一揽子”推出了产业强区20条、人才激励20条、科技创新30条和推动服务业发展等四方面的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形成了覆盖大中小企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及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政策体系。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壮大园区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江阴高新区于今年4月启动了2019中国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

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志军在大赛开幕时说:“今年,我们汲取经验、深化创新,进一步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启动了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主题是“智汇江阴·创业高新”,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更好地促进本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据了解,本届双创大赛聚焦创新型特色产业,搭建了竞技型“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引入“大+小”的对接模式连接产业上下游,为参赛项目和本地企业之间提供“一对一”对接机会。大赛组委会赛前组织参赛项目代表深入走进中信泰富特钢、法尔胜泓昇集团、长电科技、天江药业等本地领军企业,并在赛场进行创新技术发布,为参赛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商业采购、加速孵化、投资并购等对接洽谈空间,帮助双方建立合作关系。

据大赛组委会介绍,此次大赛征集的参赛项目达200余个,项目研发方向涵盖5G设备、无人机、第三代半导体、3D打印、智能机器人、智能电池、智慧医疗、大数据等多个新兴领域。通过网络初评,最终有61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通过5月27-28日两天的激烈角逐,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共20个,最终一等奖由团队组3D成像团队和企业组深圳天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得。

江阴高新区科技局局长徐飞介绍说,此次获奖项目如果选择落户江阴,将优先享受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投资资金、优先推荐享受科技贷款支持、优先推荐给本地创投机构和银行、优先获得江阴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目前,江阴已建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各类载体150万平方米,此次获奖项目将配套最高100万元的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还将优先提供孵化场地,并给予房租减免。

获得三等奖团队组的陪宝科技技术团队创始人吴威豪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的Pebby宠物球项目是业界首创、市场惟一的智能宠物球,可以随时随地远端追踪与侦测宠物,是一个兼具互动性与娱乐性的全面宠物照护系统。

在被问到是否会选择落户江阴高新区时,吴威豪说:“我们是会考虑落户的,一是江阴高新区良好的创业服务打动了我们,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江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离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很近,这对将来我们建立目标客户和打开市场非常有帮助”。

据统计,39个具备前沿创新力的参赛项目意向落户,将助力江阴高新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走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江阴高新区将会按照“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的发展路径,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服务,全力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示范区、美丽和谐幸福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