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科技正改变农村生产生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10日15:56分类: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南宁6月10日电(记者潘强、朱丽莉)初夏的午后,北回归线附近的小城灵山被烈日炙烤着,农民甘有琴在鱼塘前的平房里忙忙碌碌。这是她经常制作美食短视频的地方。

近两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极大发展,短视频在中国各地日益流行,网络视频平台大量涌现。“巧妇9妹”是农民甘有琴的网名,专门用于制作短视频,分享真实的乡村生活

甘有琴家住广西灵山县三海镇苏屋塘村,地处偏远的大山中。39岁的她至今不善于电脑打字,却活跃在互联网上,平时录制的短视频包含炒菜做饭、捕鱼摘果、招待来客等日常生活。

“我没觉得自己是‘网红’,一样每天都忙着干农活,只是身上的责任多了。”甘有琴脸上挂着笑容。2017年5月,“巧妇9妹”发出了第一条短视频。两年来,她和丈夫卢其送推介家乡水果和生鲜,逐步探索短视频与农村电商的结合,个人账号的粉丝量日益增多。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高铁、农业生产等快速发展,现代科技走向广大农村地区,为传统的农村农业带来新机遇,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面貌。

随着流量越来越大,甘有琴从普通农妇变成了“带货达人”,大量家乡特产从田间地头走向城市居民的餐桌。夫妇俩还建立起占地面积10亩的电商基地,聘请几十名村民到公司工作。2018年,电商团队共推介销售农副产品800多万斤,初步统计产值超过2300万元。

“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年龄需求和购买力去策划活动,也会分析下单数量、满意度、评论度、热情度等等。”卢其送说,未来农村发展还得靠数据说话,他们将带动更多农民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广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这里的农业因科技发展变得更加高效。

如镜的湖面、矗立的风车、悠闲的咖啡馆……这座具有欧洲风情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常常游人如织。基地不断吸引创新要素聚集,将发达地区的创新资源与后发展的广西进行“嫁接”。

站在公司展厅内,广西捷佳润公司董事长温标堂演示着自主研发的“种田神器”,只需一部手机,轻点系统即可给农作物浇水和施肥,精准地把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液输送到作物的根部,同时大幅节省水、电和肥料,实现“万亩农田,一人管理”的智能灌溉方案。

“这些都是以色列的企业给我们代工的。”温标堂指着各种零部件说,用科技让农业高效、规模化生产一直是公司创新创业的理念,目前公司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广泛应用在国内大型农场上,还为非洲及东南亚多国农业基地提供服务。

在创新示范基地内,致力于农业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慧云信息公司发展迅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成果频出,目前已为全国28个省市的多个园区提供农业监控、农业溯源、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自2013年以来各地市陆续加入高铁网络,不断联通西南、西北等省区以及泛珠三角地区。快速、便捷的高铁有效刺激了出行,横跨广东、广西、贵州的贵广高铁逐渐带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惠及当地农民。

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侗寨风情景区、自然生态景区等旅游资源丰富,过去偏远难行的状况让不少旅客望而却步。迈入高铁时代,该县融入了粤、桂、黔3小时旅游经济圈,这极大助推了当地旅游和茶业的发展。

“动车经过县城,让咱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江独峒镇居民吴婷婉说,随着多趟动车经过三江,人们经常出行接触新鲜事物,八方来宾因而能便捷进城,这带来了大量客流。“我们经常安排侗族百家宴和演出,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

目前广西高铁营运里程达177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以来,广西率先创建“高铁无轨站”模式,通过开设站点、完善公铁接驳等举措延伸高铁服务,帮助不通高铁的偏远山区改善出行难题,广大农村山区“资源出不去”的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绿水青山”开始向“金山银山”良性转化。

“技术革命将改变既有的经济布局。”广西经济学者张家寿说,创新经济可以跨越传统经济发展的鸿沟,让后发展地区和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崔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