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以“消费扶贫”落实东西部对口支援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13日16:09分类:京津冀

新华财经天津6月13日电(记者王宁 李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引领下,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关键举措。天津不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没有集中连片贫困人口,“消费扶贫”成为天津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对口支援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天津创新推进“消费扶贫”,“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助力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主动对接 农产品搭上消费扶贫快车

2019年1月23日,随着六辆满载景泰农特产品的货车驶出甘肃景泰电商产业园,“西青景泰心连心 年货进津助脱贫”景泰优质农产品进天津活动正式启动。

据了解,该活动是天津市西青区和甘肃省景泰县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通过采购景泰县农特产品实现消费扶贫、助推景泰县脱贫攻坚的一大行动。景泰旱地胡麻油、芦花鸡、甘草羊肉等价值248万元的特色农产品“年货大礼包”统一集装发货远销天津,农产品产地范围覆盖了景泰县11个乡镇42个村,惠及农户535户1600余人,助农增收80余万元,户均增收1400多元。

早在1996年,天津与甘肃就开始对口帮扶协作。据天津市副市长李树起介绍,天津为此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8亿元,实施624个帮扶项目,为当地提供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消费扶贫是重要手段,从贫困户手中采购地方特色商品在天津销售,直接帮助他们获得可持续收入,早日实现脱贫增收。

2017年10月,天津市西青区对口支援地区新疆于田县的大枣、核桃滞销,西青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派考察团深入于田县大枣生产基地实地查看滞销情况,并号召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自愿认购于田县滞销大枣。最终认购大枣198.5吨,认购金额达到397万元。此次活动不仅打破了于田县大枣滞销的被动局面,还带动了于田县2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为将消费扶贫作为东西部协作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西青区紧密结合受援地需求,落实具体帮扶措施,为受援地政府分忧解难。2018年,西青区政府财政投资300万元,在王顶堤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内改造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西青区对口帮扶地区优质农产品绿色通道,对接新疆于田县、甘肃省麦积区和河北省平泉市的特色农产品,解决三地农产品销售不畅问题。

创新方式 推动当地特产“走出去”

消费扶贫的关键在于拓宽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对此,天津不断创新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推动当地特产更好地“走出去”。

一是“互联网+”消费扶贫。2018年5月,“甘货进津”消费扶贫行动启动。依托国安社区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扶贫服务平台,是天津帮助甘肃贫困地区脱贫的新办法。手撕牦牛肉、荞麦米、苦荞粉等百余种地道“甘货”可以直接进津,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我们还依靠大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扶贫。”中信国安集团总经理刘鑫说,“甘货”在天津销售的状况经过大数据分析后,会及时反馈给甘肃当地企业及老百姓,帮助他们有针对性调整销售品类。他说,消费扶贫拓宽了甘肃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二是“展会+”消费扶贫。每年天津举办大量展会,成为消费扶贫的重要平台。以津洽会为例,设置了不少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展台。2018年4月,首届青海省黄南州特色产业项目(天津)推介会在津洽会期间举办,共有13家黄南特色企业参展,展出、推介49种具有高原特色的产品、项目,多家企业与黄南州现场达成合作协议。

天津援青指挥部总指挥刘庆纪表示,对口支援需要换理念、创新路、变招法,“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两地往来、扩大宣传推介、促进经贸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源头活水”。

三是消费扶贫进校园。在天津大学,有一个“天津大学定点扶贫甘肃宕昌食材”窗口,每天前来排队打饭的同学络绎不绝。清炒木耳、土豆粉条炒回锅肉、宽粉条白菜炖肉……这是天津大学创新推进“消费扶贫”,从定点扶贫县甘肃省宕昌县采购贫困户合作社生产的农特产品制作成的食品。“扶贫菜”走进了大学餐厅,覆盖全校11个食堂,近4万名师生可以参与其中。

天津大学膳食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贫困县农民的收入问题,采购的食材基本来自宕昌县,食材检测合格以后直接运送至高校食堂。直采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让农民和师生都能享受到实惠,形成一条惠民惠农的绿色供应链。”

提升技术 促进“输血”向“造血”转变

天津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深入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三年行动计划,在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智力支援、支撑保障上升级加力,助推更多贫困县脱贫摘帽。

记者从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了解到,目前,天津有2500余名援助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投入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地工作中。“我们着力在产业帮扶上升级加力,提高受援地‘造血’功能。”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王学旺说,天津发挥自身优势,与受援地区合作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提升当地产业人才技能,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区产业调整和造血功能提升。

2017年9月,天士力中天药业与北辰区政府、甘肃华池县政府签订三方产业扶贫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由北辰区政府出资按照天士力中天药业提供的技术标准对华池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对种植出符合标准的中药材由天士力中天药业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帮助增收脱贫。

在帮扶过程中,天士力中天药业积极探索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模式,以“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为基础,积极探索“药材核心产区共建药源基地和初加工基地”以及“前期优质供种+全程技术服务+后期回收加工”的中天肉羊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起了“利益捆绑、责任共担”的联体机制,带动甘肃全省2万贫困户、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贫脱贫。

在甘肃省平凉市,30座由天津援助建设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多点开花,饲养肉牛25万头,吸纳贫困户种植苹果5万亩,成为当地做强产业的主要抓手;在兰州榆中县,天津扶持6个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产业生产基地;在武威市,建设实施了10个农牧、戈壁农业的农庄产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类似这样的,天津在甘肃已经建设协作项目310项,到位资金4.15亿元,招商引资企业39家,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近3万人。

此外,为了更好引入发展“活水”,天津对受援地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培训一个学生,解决一个就业,脱贫一户家庭”。到目前,天津已经为受援地累计培训各类人才4.5万人;在天津开办了“内高班”“中职班”等,目前在校生4881名,为受援地留下宝贵扶智财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