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协调发展需打破行政边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20日09:26分类:房地产

新华财经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王岩波)日前,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中心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主题研讨会暨《新城市时代:以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报告》课题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专家认为,更好地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打破区域行政边界与部门壁垒,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和高覆盖率的通勤设施。此外,要精准定位区域内差异化产业体系,发挥市场力量,建立资源自由流动的开放体系。

专家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中心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主题研讨会“上讨论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的中心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主题研讨会

探索中心城及区域融合协调发展之道,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增强城市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指出,当前国内城市群发展迅速,已形成多个经济带,但仍面临许多待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使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实现高效的资源匹配与共享、如何使区域内产城融合发展既能规范有序又能兼顾职住平衡等方面。此外,区域内综合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该课题负责人认为,造成上述问题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低精准度、高壁垒的政策法规增加了区域融合的成本;二是存在低精度、低执行率公共政策;三是公共资源空间错配造成人与产业要素流动不畅。他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更应该关注人在城市中的价值和发展,实现人在城市里面的美好生活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许槟表示,当前国内城市空间使用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以往规划中很少从公共产品的角度去设计城市,而是以部门管理的便捷性为导向,形成了政府主管条框化,忽略了“以人为本”及效率。在这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的“家园中心”,就是从土地的使用效率、人生活的便捷性角度,去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许槟说,当前国土空间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北京市总体规划也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在具体推进中一是以生态刚性红线为本底,二是稳妥把握城市建设结构,三是将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性内容。

据了解,北京目前正在深化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完善副中心规划体系,推进通州全区范围内的城乡融合发展,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出了9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台湖镇便是其中一个由传统生产型小镇向高精尖特色产业之城转型升级的范例。台湖地处通州与亦庄开发区的交界处,整体定位为“演艺文化小镇+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市镇”,其南部将打造成高端总部基地区,规划业态为科技服务配套类,北部则致力打造为北京文化演艺中心区,同时台湖将规划经停多条轨道线。

对于如何形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对均衡的产业发展布局,专家认为,一方面要摒弃行政边界主导的资源分配理念,另一方面要利用市场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于洋表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告别以土地为基础的城市开发模式,转向以城市更新及创新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其中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政府要做的是补足基础设施欠账,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提升空间的品质,打破区域行政边界与部门间壁垒,其次可以调动市场力量,近年来,包括万科、融创等企业都在转型为城市配套运营商,用专业化、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取得了较好效果。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室副主任刘保奎认为,当前国内中心城市的发展,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要素和资源,而要达到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的资源匹配和共享目的,需要相应交通体系的支撑。判断都市圈是否形成,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要看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交通体系是否完备。

据悉,《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成立的课题组完成制作,通过开展深度调研与相关课题研究,致力于探索解决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互动融合的路径选择等相关问题。(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