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 扬帆向海掠激流

中国山东网2019年06月21日08:16分类:新区

从获批国家级新区至今已有五年,西海岸扬帆向海,在激流中掠出中国最耀眼的一抹蔚蓝色。

五年来,新发展理念日益融入实践,迈向高质量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脚步坚定不移。建设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西海岸正在一步步践行着新时代的目标。

——发展活力强劲迸发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发展才能自强,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

回望这五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项目等高端资源加快集聚,西海岸风生水起、充满活力。

2018年,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7亿元,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2.7亿元,年均增长10.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

高质量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增加投资、扩张规模以及扩大外需等传统方式,必须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人才为首要资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

思路一变天地阔,观念一转气象新。西海岸在全省率先创新“双招双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招商中心、招才中心,面向全球吸引高端项目、高端人才。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挂图作战”,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超过1.27万亿元;出台“梧桐树”20条人才新政,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3人。

《流浪地球》 《疯狂的外星人》等60余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成功举办;凤凰之声大剧院、星光岛大剧院建成启用;成功举办多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啤酒盛会;高水平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高端论坛和赛事活动60多个……而今,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这四张闪亮的“国际名片”,让西海岸在全世界熠熠生辉。

牢记战略使命,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路前行,经略海洋、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在西海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距青岛约120海里、距日照约13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国内首次实现的深远海大规模养殖三文鱼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底,第一批养殖三文鱼上市,届时将丰富中国人的餐桌。”山东深海冷水团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飞说。

这是西海岸向海经济的一个缩影。

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五年来,西海岸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

打造新优势,必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从何而来?深化改革是关键。

紧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西海岸率先启动新旧动能转换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等“十大工程”,引进总部项目77个、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等,辐射带动西海岸西部农村加快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12个特色小镇,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4个。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大功能区竞相发展

51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54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

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坚定不移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西海岸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全国领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正式实施,百余项省级、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下放;全面开展机构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出效率、改出干劲、改出实效。

改革蹄疾而步稳,开放勇毅而笃行。

开放的大门敞开,合作不断扩大,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封关验收,获批全省首批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8056亿元(含保税港区)。

在4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208个,累计投资额66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累计88个、总投资21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68亿美元。

知天下者,善谋大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十大功能区成为西海岸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

青岛开发区开辟新战场,12平方公里的新动能产业基地和76平方公里转型区加快建设;

前湾保税港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五项国家级政策试点落地;

董家口经济区加快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和绿色新港城;

国际经济合作区从原来的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崛起为西海岸北部的一座国际化生态新城;

古镇口融合区规划建设“六大中心”,既是工作机构,又是融合平台;

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创建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影视文化、智慧科技、休闲旅游三大产业板块,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亿元、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海洋高新区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青岛世界博览城建成启用;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建设绿色硅谷科技园、中荷农业研究院中国总部等高新农业项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30万农民增收致富;

交通商务区青岛西站及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和高铁商城雏形初现。

今日西海岸,城乡区域空间不断拓展,结构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纵横联动中渐趋形成。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福祉显著提升

发展理念要新,现代化建设要快,日新月异的西海岸愈加时尚大气、独具魅力。

伴随着“一核双港、十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团发展、产城相融”的城市格局全面展开。五年来,西海岸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2000多个,是前10年的项目数量之和;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600多亿元,是前15年的资金投入总量。新建、改建道路343条;地铁13号线、青盐铁路通车运营,地铁1号线、6号线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今,西海岸正式进入“双铁时代”。

绿色的生机,百姓的生计。春天的绚烂起于一颗种子的苏醒,书写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上,西海岸这颗已经破土的种子格外生机勃勃。

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投资100亿元,清理恢复自然岸线137公里,重塑世界最美海湾。景色变美、产业升级、百姓受益,五载光阴流转,西海岸以超前的意识和果敢的行动,筚路蓝缕,奋发作为,绿了山川,清了海水,富了百姓。

聚焦百姓福祉,人民充满希望。西海岸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恪守为民情怀,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五年来,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3所,是西海岸获批前20年的总和。2019年,开展“办好百姓身边事”集中行动,解决各类问题12万多个。

加速集聚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建成“城区三公里、镇村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各类文化场馆80余家;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荣获“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打造“一核多元”共治格局,建设智能信息平台,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和优秀城市;坚持重拳打击犯罪,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年均超过98%;在全国率先构建安全生产法治体系,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区、食品安全先进区。

站在西海岸的大地上,你就能了解这座城市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怎样美妙的悸动和灿烂的梦想。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便是这座城市触手可及的未来。 (记者 姜婷 通讯员 李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