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开区:谱写老工业基地发展“新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26日11:22分类:中国制造

新华财经长春6月26日电(记者关子儒)1993年,国务院批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经开区位于长春市东部,下辖4街道1镇,常住人口40万。二十多年来,经开区注重产业发展与经济外向联通,不断探索经济向量质双优的方向发展。2018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中,长春经开区位列第25位。

做好“里子”:打造产业高地

长春市是中外闻名的“汽车城”,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经开区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全区最大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51户,其中32户为主机厂一级供应商,包括大陆、马瑞利、法雷奥等一批世界知名的零部件企业。

在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符合国家VI排放标准的新的发动机生产线即将投产。该公司生产技术科负责人介绍,企业主要是为一汽和丰田等产品提供配件。通过运用日本最新的发动机技术,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以及经开区上游部分企业的相关配套,企业目前发动机年产量在14万台左右。

借助农业大省的优势,长春经开区在农产品深加工业方面持续发力,主要集中在大豆深加工、玉米深加工和饲料生产三个领域。目前区内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3户,包括九三集团、大成集团和中粮集团等。此外经开区还在吸引院士项目落地,结合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和产业形态,支持农业相关产业发展。

作为长春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第二产业的发展,长春经开区谋划区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文件,经开区对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数据信息、现代商贸、高端物流等符合经开区定位的企业总部,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总部、金融企业总部则“一事一议”。

做好“面子”:打造开放型经济

兴隆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3月正式运营,是国家第19个综合保税区,与长春经开区实行“一支队伍、两块牌子”的运营管理模式。目前本地已形成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对外通道体系,包括长春至莫斯科、塔林的航空货运通道,长春至大连、营口的海铁联运通道,长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跨境公路通道等。

其中,长春至德国的“长(春)满(洲里)欧(洲)”中欧班列已累计承运货物4万标箱,服务企业2000多家,货值超110亿元。据了解,“长满欧”中欧班列的辐射范围、发车密度等位于东线中欧班列前列,降低了吉林省作为内陆省份对沿海口岸的货运依赖。

长春经开区着眼于企业集聚和长远发展,不断完善综保区各类平台功能。目前综保区已设有铁路一类口岸、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进口冰鲜水产品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四大口岸,内陆港平台、冷链物流平台、进出口商品展览展示交易平台、加工贸易平台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

目前,长春兴隆保税区整车口岸已经验收完毕,预计整车进口业务不久后正式运行。作为国内汽车生产的重要基地,从长远看,整车进口将会刺激国内汽车产业调整战略,提升科技含量,降低运营成本,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方面多做文章,进而实现汽车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此外,围绕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中外运、招商局、顺丰等各类物流单位陆续在综保区落位,万丰机器人、吴太医药、韩国现代等企业也在加速集聚。同时,综保区内业务快速增长,为打造开放高地奠定基础,2018年完成报税业务额81亿元,增长24.6%,跨境电商货运包机出口货物476.5万票。

做好转型:提振士气“再创业”

长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何吕昌介绍,经开区将重点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推动生物医药、光电、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为提高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实现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经开区将做好“再创业”工作。

2019年3月29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印发《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为“再创业”提供政策保障。政策除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外,还对重大项目落位、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上市、鼓励开放型经济等给予资金、政策等多方位支持。

以创新为例,围绕科创短板,长春经开区目前已自行建设科创中心,为院士提供千万级启动资金,鼓励院士带着科研团队到区内孵化。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主导的农业大数据研发项目已经落位。经开区还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联合,在光电子产业创新上寻求突破。

为更好服务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春经开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下足功夫。一方面,经开区管委会注重打造“诚信政府”,对于政府承诺的资金“无条件保障”,实现“说到做到”。目前,经开区全区已经累计兑现各类支持和保障资金4.5亿元,还为区内重点企业提供人才公寓等服务设施。

另一方面,长春经开区优化和创新服务,提升服务效率。经开区仅项目服务局就设有三个,以服务不同的区域和行业,并设有营商环境建设部门。近年来,区内逐步形成程序化的“一站式”服务流程,目前经开区97%的办事事项可实现“只跑一次”。2018年,全区为各类企业解决问题达400余件。(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李倩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