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建设善治乡村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06月26日15:22分类: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6月23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指导意见》 围绕建设善治乡村,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强调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 健全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 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1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方面,《指导意见》 提出: 到2020年, 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 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 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 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 乡村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党组织领导的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乡村社会治理有效、 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文件出台一天后,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6月24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介绍了乡村治理工作有关情况, 并答记者问。

韩俊表示,《指导意见》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配套性文件。近年来, 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当前, 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高, 治理理念、 治理方式、 治理手段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乡村治理需要破解的难题还不少。比如, 随着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 农村 “三留守” 问 题突出; 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较大;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方违法犯罪活动仍然不少, 黑恶势力活动时有发生; 一些地方不良风气盛行, 天价彩礼让人 “娶不起” , 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 “还不起” 等。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必须着力解决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 乡村治理不仅是个社会建设问题, 还关系到农村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态等方方面面。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亟须破解的难题,《指导意见》 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韩俊表示, 对于 《指导意见》 中鼓励提倡的做法, 要结合各地实际, 有针对性地借鉴推广; 对于需要继续探索的方面, 要加强改革创新。为了加强示范引导, 中央农办将牵头组织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 挖掘一批先进典型, 总结推广一批成熟的治理模式。

《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要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乡镇服务农村和农民的作用, 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使乡镇成为为农服务的龙头。针对一些地方乡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 农村公共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吴宏耀表示, 在我国农村, 乡镇上面连着县, 下面连着村, 是农村资源要素交换的关键节 点, 也是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还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要提高乡镇服务管理能力, 使乡镇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要努力把乡镇建设成乡村治理的中心、 农村的服务中心、 乡村的经济中心。

其中, 在把乡镇建成乡村的经济中心方面, 吴宏耀提出, 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工流通企业向镇域集聚, 实现加工在镇、 基地在村、 增收在户, 支持在乡镇发展农资供应、 土地托管、 统防统治、 烘干收储等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餐饮休闲、 物流配送、 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 要支持乡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产业集群。

记者认为, 强化人才培育机制是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等五个具体路径, 每一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一方面, 要做好人才的引进、 使用、 培养和激励。

这其中包括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电商人才、 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人才、 教育人才和医疗人才等, 要在乡村发展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发挥专业人才的带头人作用, 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要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因地制宜, 结合实践进行人才培育扶持, 并重点做好村干部、 职业农民、 农村致富带头人、 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的培训工作。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崔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