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因地制宜脱贫攻坚 产业引领带动增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11日09:32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南宁7月11日电(记者赵传奇)广西马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南宁市唯一深度贫困县。近年来,马山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于2019年底脱贫摘帽。马山通过产业引领和示范带动,打造扶贫车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带动贫困群众增收;通过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体育+旅游+扶贫”模式,有效带动赛事举办地周边及辐射地区各类旅游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打造“三扶”综合中心促脱贫

“我81岁了,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进工厂做工,感谢陆书记带来的好政策。”蓝月秋老人边说边把手中的半成品耳机线缠绕打结,他说自己一辈子在大山里种地,现在做工一天可以多挣几十块钱。

蓝月秋老人口中的陆书记,叫陆治江,是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副局长,现在作为扶贫干部在马山的深度贫困村——龙岗村做驻村第一书记。

龙岗村地处山区,缺地、缺水、交通不便,生产资源和就业渠道极其匮乏,曾经近一半的村民都是贫困人口。而今,龙岗村被列为2019年预脱贫摘帽村,确保今年底贫困发生率将从2015年的44.25%降至2.17%。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陆治江初到龙岗村,带领村“两委”确立“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制定“三种(种牧草、种旱藕、种桑树)三养(养牛、养猪、养蚕)一车间(扶贫车间)”的“产业超市”发展思路。

群山中有全村不多的一处平地,一座崭新的厂房立在村办旁边,这是陆治江争取南宁威宁集团、广西中烟集团等企业及后盾单位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公安分局等捐赠资金80万元,打造的“扶贫车间、扶志超市、扶智课堂”综合中心。

陆治江说,“三扶综合中心”是集就业增收、奖励先进、宣传引导、技能培训及电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扶贫工作中心。这一模式旨在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8年6月“扶贫车间”开始建设,先后引进了彩灯手工制作、航空耳机制作等项目,就地安置富余劳动力并有效提高了临村及附近乡镇的就业率。目前,车间务工人员已超100人,正在扩建的新厂房预计可再增加300个就业岗位,加速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扶志超市”推行全员化积分评定模式,在全村各项事业发展中表现积极的村民以及贫困户均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凭积分免费兑换“扶志超市”的油、米、盐、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村民劳动热情不断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扶智课堂”通过开展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和种养技术培训,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帮助和指导贫困村民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目前,已举办种桑养蚕、砂糖桔种植、彩灯、耳机手工制作等培训班,培训人数500多人次。

目前,扶贫车间工人每人每月工资可达到1200至2000元;龙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存牛量稳步提升,合作社发放2018年牧草钱款和补助18.3万元;发展种桑养蚕200亩、牧草83.5亩、旱藕28亩,为村民多渠道增收。“产业超市”整体带动贫困户212户756人,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多管齐下力争年底脱贫摘帽

由于地处大石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2015年,马山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3691户94366人,贫困发生率为20.21%,扶贫难度很大。

南宁市政协副主席、中共马山县委书记唐咸兴表示,三年来,已有38个贫困村摘帽出列,实现16927户7049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5.91%,年底马山计划脱贫摘帽。

为了这一目标,马山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责任制,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建立了“包乡抓村联户”工作机制,每个乡镇、贫困村都安排由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扶贫工作,75个贫困村全部安排了区市县后盾单位派出的第一书记或扶贫专干驻村专管扶贫,全县8000多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以来,马山县筹集各级资金13.2亿元用于贫困村通屯道路、安全人饮工程、危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5+2”特色产业(优质稻、桑蚕、里当鸡、猪、羊、牛、金银花),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达到92.64%;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368名,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611个,建成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46个,县内所有贫困村均有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有产业基地(园)覆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86.91万元;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完成安置房建设5279套;开展粤桂扶贫协作,2016—2018年共投入粤桂财政帮扶资金507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8700多人。

“有时候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打井100米、120米、140米,最深的打到180米才能找到水,可见马山在解决饮水问题方面需要花很大力气。”唐咸兴感慨,旱季缺水、雨季易涝,长期以来,马山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村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是制约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原因。

马山开展找水打井大会战,积极对接自治区地矿部门,争取权威技术力量到深贫村开展找水物探工作。截至目前,共找到81处水源点,试点打井19口,出水10口。同时争取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十二五”期间找水打井剩余资金,可解决深贫村60口井的打井费用;统筹县级资金800万元用于深贫村打井工作,项目立项、招投标等工作加快推进,相关管网、蓄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在产业扶贫方面,马山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建立运行包括龙岗村在内的扶贫车间73家,带动就业3256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66人。目前,已有14个深贫村申报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31个。这在吸收深贫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体育+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成效初显

唐咸兴说,多年来,马山县一直探索如何因地制宜把青山绿水打造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现在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马山县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自然岩壁形态极为丰富,至今保有完好的生态环境。马山借此探索“体育+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打造攀岩特色小镇。

马山2017年8月获批的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以古零镇羊山村三家屯为核心,核心区域约3.6平方公里,规划分为攀岩运动区、运动休闲区、运动康养区、动感农耕区和一条运动环线、多个山地运动组团。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200多万元,开发了22面岩壁552条攀岩线路,建成19所攀岩学校、6条登山栈道、9个攀岩平台、92间旅游民宿等。

项目落地实施以来,核心区三甲屯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东盟山地(生态)马拉松系列赛,两届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精英挑战赛、攀岩大师赛,以及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总决赛和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等多个重大体育赛事及活动,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2700多名选手参赛。

此外,攀岩小镇还发起中国首个发展攀岩运动的《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公约》、成立首支国家攀岩少年集训队,与中国登山协会签署了“扶贫合作协议”等。

羊山村村委主任黄俊源说,虽然小镇刚开始运营一年,但已经显露出带动效应。目前有近百人围绕运动项目开展服务,有的村民的收入增长了40%左右,未来还有望继续增长。

近年来,马山还围绕“农业+旅游”,持续举办地方传统特色节庆活动中国黑山羊之乡——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月月生态体育旅游节,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体育旅游品牌。贫困群众通过提供赛事节会服务、销售农特产品、土地流转和参与旅游开发等直接获益,逐步实现增收脱贫。

通过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在旅游、赛事节庆活动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助推乡村旅游扶贫发展,马山成功打造的3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综合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发展到148个,全县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由2016年的180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02万人次。

据了解,近三年来,马山通过参与文化旅游发展实现增收脱贫的贫困人口累计1万多人,占全部脱贫人口的20%以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