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加快构建全域高新区

为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增强支撑引领区域发展能力,德阳市大力加快高新区建设,把高新区作为德阳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悉,德阳市6个县(市、区)建有4个高新区,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高新区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正加快推进什邡、罗江创建省级高新区,努力打造高新区全域覆盖、协同发展的市州典范。

各高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深入践行“区域一体化”发展理念,坚持德阳市一盘棋,按照国家级园区“两主三辅”、省级园区“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区,以每个高新区为基点构建起一张创新发展网,实现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全域化、均衡化、高效化。

构建产业协作网。坚持“错位发展、补位发展”原则,推动德阳市高新区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完善产业创新链条,持续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德阳高新区与什邡高新区(创建)围绕通航产业补位发展,德阳高新区发挥全国唯一通用航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优势,整合区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及凌峰航空等航空制造企业产学研资源,与什邡联动发展通航运营产业;中江高新区和绵竹高新区围绕生物医药进行产业协作,为德阳打造千亿医药产业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德阳市高新区之间的产业良性互动,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德阳市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其中集中在高新区内的分别占90%、70%以上。2018年德阳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56亿元,居全省第三。

构建创新平台网。德阳市着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平台的集中地,最大化释放高新区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创新成果集散地的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目前,德阳市八成以上研发机构集中在高新区(含创建),其中德阳市25个重点实验室(国家级1个、省级3个)、33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8家)中九成以上在高新区(含创建);德阳市36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有八成以上位于各高新区内,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国家星创天地6家,孵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将近1000个;德阳市5个创新联盟(省级3个、市级2个)均是由相关高新区发起成立,都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旌阳高新区建设省级石墨烯产业示范园提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支持和保障,德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正在争取西南五省新能源梯级电池再利用中心项目落户德阳。

构建成果转化网。以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德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以各高新区为阵地组织实施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绵竹高新区的润格生物公司,依托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梁运祥教授团队“生物酶制剂”成果,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链,着力打造绵竹生物科技产业城;作为全省6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之一的德阳高新区,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计划对“机场专用高性能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及应用示范”等4个项目进行一次性转化;旌阳高新区承接的德阳市与上海交大共建的德阳上交新材料研究中心,正开展“纳米氧化锆粉体制备”等3个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同时该中心还储备了“3D打印材料”“高镍三元电池材料产业化”和“大动物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等一批优质科技成果。以高新区为引领,德阳市近三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300项,技术合同登记项目数增长89项,2018年技术交易额增长达124%,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