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平: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展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26日10:51分类:能源

1998年,我国拉开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大幕,此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经历了从政府制定中准价到制定最高零售价,从与国际成品油价格挂钩到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并考虑到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设定了“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形成区间调价机制等数次重要改革,逐步形成了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接轨的机制,基本做到了与国际油价的联动,同时也抑制了成品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保障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对于下一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动向,市场非常关注,为此,本文采访了中国油气产业智库联盟专家刘满平。

一、未来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方向和步骤

刘满平:未来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方向肯定是完全市场化,但这种市场化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并且,鉴于成品油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现行的石油产业运营体制,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遵循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同时,政府的适当干预和监管是必要的。即使成品油价格完全放开后,政府仍应保留已建立起来的“天花板价”与“地板价”制度,作为企业自主定价的上下限边界。当市场出现极端状况时,政府可采取必要调控手段,防止市场崩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借鉴参考意义

刘满平: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由于拥有多个竞争主体,任何一家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均不足以完全操纵市场,价格早已由市场形成,政府不直接干预。二是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印度等,多以国家石油公司或民族资本石油公司为主,并有几家国外大公司以独资、合资形式进入,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近年来开放市场,由政府不同程度的管制分步骤向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推进,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分阶段、渐进实施,各自逐步建立了石油储备体系和石油期货市场。三是目前仍由政府严格控制价格的国家,如马来西亚,该国的自动定价机制(APM)是通过税收调节价格,以保证价格长期平稳。

对我国来说,国际成品油定价机制主要有5大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一是具有以本国公司为主的、有国外公司参与的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国内市场统一开放;二是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是分步实现的;三是政府机构职能明确、统一管理,监管机构独立运作;四是普遍重视和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石油储备已成为紧急状态下保证石油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五是各国成品油价格是通过具有价格发现和充分竞争功能的石油交易市场来决定的。

三、我国成品油定价完全放开是否已具备条件

刘满平:目前,我国成品油批发价格已基本实现完全市场化,但零售价格仍主要参照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来确定,离完全市场化定价只差“临门一脚”。

尽管目前离理想中成品油定价完全放开所需的前提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基本具备完全放开的条件:一是从外部环境看,放开的时机已经成熟。例如,国际油价中低位运行,成品油逐步由供应紧张转化为供大于求。二是从内部情况来看,国内炼油产能过剩,成品油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在炼油领域,除了四大国有企业外,还有其他国有、外资和民营炼油企业,炼化能力占据半壁江山。随着进口原油面向民营企业逐步放开,成品油油源也日渐呈现相对分散的格局。在零售领域,截至2017年底,全国加油站总数为11.04万座,其中,中石油与中石化合计占比为47.1%,其他国企、民营和合资加油站占比为52.9%。随着外国投资者建设和经营加油站的限制取消,终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上海原油期货已经推出。四是社会公众已逐步适应成品油价格的波动,对市场变化具备了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四、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刘满平:按照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我国油气产业将进行全产业链条的改革,上游与下游主体增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尤其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后,上游油气开发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外资以及其他类型企业等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并将直接面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而对于下游成品油销售企业来说,伴随着加油站向外资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竞争格局、竞争层次、竞争手段等将会出现质的变化。再加上我国对油品升级、环保、市场行为等的要求和监管越来越严格,油品高端化发展成为趋势。因此,国内油气产业各环节及不同主体都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从思想上、战略上积极应对,推动自身转变商业模式,革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变革管理体制。

五、成品油定价机制放开后政府应如何转变职能

刘满平:成品油定价机制放开后,政府应该实现从价格管理者到市场监管者身份的转变,另外还要加强财税、补贴等综合配套制度的实施。在监管方面,应合理设置成品油市场的准入门槛,同时积极鼓励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有效进行监管,避免出现恶意竞争的问题。合理建立成品油储备,并在必要的时候释放石油储备,增强对市场供需的调节。有效区分企业经营的利润,避免产生价格暴利。在税收方面,应理顺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程序,将其下移至终端;改变消费税征收方式,改价内税为价外税,改中央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还原消费税本来面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在补贴方面,应对受成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社会低收入阶层以及公共交通行业实施定向补贴,以补贴终端消费者为主。

本文作者为中国油气产业智库联盟专家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