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宁晋:新技术渗透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样板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30日15:33分类:京津冀

新华财经石家庄7月30日电(记者刘桃熊)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近日出炉,河北省宁晋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入选。

据了解,该园区将通过新技术渗透,重点推进中药材种植与休闲旅游、中药材深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融合,培育新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打造集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中药材深加工、农业观光、物流贸易等于一体的乡村发展新名片和宜居宜业宜游农村新社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科技旅游“三位一体”,形成具有典型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样板。

“一二三四”建设目标

宁晋县副县长张鹏说:“我们将以三大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推广新型种植技术为手段,整体围绕‘一个地标品牌、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四个园区’进行示范园建设。”

一个地标品牌:通过实施示范园“两个中心、三个基地、四个园区”项目,把示范园建成全国最大的银杏采叶园和银杏原料药生产基地。通过制定实施“银杏”品牌战略,把银杏产业打造成宁晋区域地标品牌,增加宁晋县知名度和美誉度,凸显宁晋特色和形象。

两个中心:投资6.437亿元,建成宁晋县银杏叶、中药材提取中心和宁晋县绿色农产品加工中心。年加工银杏叶和中药材原料40万吨,年产中药材提取物2000吨。年加工绿色有机农产品1万吨。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研究开发营养果汁、蔬菜汁、营养奶制品、有机面制品等绿色有机新产品。

三个基地:投资12.787亿元,建成银杏树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绿色有机产品种植基地。银杏采叶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万亩,绿色有机粮食种植生产基地2万亩,把银杏采摘园和银杏原料药生产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四个园区:投资8.161亿元,围绕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代商贸物流,打造医药保健展销园、网络电商创业园、产业园区物流园和科学技术提升园等4个园区。建设金色观光旅游隧道、温泉开发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餐饮住宿等设施,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新平台。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建设中医药展销博览园;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利用对客户精准营销等现代商贸手段,建设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网络电商创业园;围绕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升建设科学技术提升园。

新技术渗透  延伸产业链条

据张鹏介绍,宁晋县的示范园创建类型为新技术渗透型。园区以新技术应用为手段,以有机绿色粮食作物和中草药种植为基础,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递进,进而延伸至网商、电商及物流配送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通过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建成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科技创新活跃、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融合体,建设核心产业聚集、一二三产高度融合、“产学研加销游”综合一体、农工贸有机结合、产业链条完整的“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具有典型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样板。在创建中,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技术及模式应用。

一是“互联网+农技服务+气象服务”模式。利用该模式,建设示范园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网,建设覆盖示范园区域范围的农业技术咨询、指导、服务互联网云平台,将种植区的气温、气压、降水、风力、墒情等气候、土壤要素实时传输到园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及专家APP手机端,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由科技中心和专家全天开展技术指导。

二是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把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作物不同时期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其具有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

三是“互联网+农业”和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产业园主要建设生产端和销售端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通过远程营销、电子商务、智慧配送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提升工程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智慧化、电商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在生产端建设视频监控和远程终端系统,通过网络与专家在线沟通,及时指导,全程服务;在销售端打造自己的网络平台,并且将平台农产品整体打包开设“天猫旗舰店”、入驻“阿里巴巴”、“天猫地方馆”、“京东商城”、“顺丰优选”、“我买网”等超级电商平台,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