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全省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大众日报2019年08月16日09:13分类:新区

70年,共和国栉风沐雨,在世界历史上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砥砺奋进,勇当全省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2014年6月3日,在共和国经济的新版图上,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的新坐标,在这一天被重新定义。

这一天,这座有着无比灿烂的光辉历史、位于山海之间的城市有了新的名字:青岛西海岸新区。

5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517亿元,年均增长10.9%;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1.27万亿元,百亿级大项目达到40个,500亿级项目6个。

5年砥砺奋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实践,迈向高质量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脚步坚定不移。一座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劈波斩浪而来。

发展活力强劲迸发

重大战略落地见效

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发展才能自强,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

回望这5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项目等高端资源加快集聚,青岛西海岸新区风生水起、充满活力。

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7亿元,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2.7亿元,年均增长10.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3%。

高质量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增加投资、扩张规模以及扩大外需等传统方式,必须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人才为首要资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

思路一变天地阔,观念一转气象新。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省率先创新“双招双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招商中心、招才中心,面向全球吸引高端项目、高端人才。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挂图作战”,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470余个,总投资超过1.27万亿元;出台“梧桐树”20条人才新政,人才总量达到5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53人。

牢记战略使命,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路前行,经略海洋、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距青岛约120海里、距日照约13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国内首次实现的深远海大规模养殖三文鱼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底,第一批养殖三文鱼上市,届时将丰富中国人的餐桌。”山东深海冷水团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飞说。

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向海经济的一个缩影。

海洋传统产业走向远海,海洋新兴产业走向深海,海洋服务业走向陆海统筹。5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由491亿元增长到1182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

打造新优势,必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从何而来?深化改革是关键。

紧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青岛西海岸新区率先启动新旧动能转换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等“十大工程”,引进总部项目77个、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藏马山旅游度假区等,辐射带动西海岸西部农村加快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12个特色小镇,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4个。

改革蹄疾而步稳

开放勇毅而笃行

51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54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

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坚定不移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青岛西海岸新区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全国领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正式实施,百余项省级、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调整下放;全面开展机构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改出效率、改出干劲、改出实效。

开放的大门敞开,合作不断扩大,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封关验收,获批全省首批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8056亿元(含保税港区)。

在4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208个,累计投资额66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累计88个,总投资21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68亿美元。

知天下者,善谋大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十大功能区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主阵地——

青岛开发区开辟新战场,12平方公里的新动能产业基地和76平方公里转型区加快建设;

前湾保税港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5项国家级政策试点落地;

董家口经济区加快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和绿色新港城;

国际经济合作区从原来的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崛起为西海岸北部的一座国际化生态新城;

古镇口融合区规划建设“六大中心”,既是工作机构,又是融合平台;

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创建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影视文化、智慧科技、休闲旅游三大产业板块,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亿元、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创建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海洋高新区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青岛世界博览城建成启用,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建设绿色硅谷科技园、中荷农业研究院中国总部等高新农业项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带动30万农民增收致富;

交通商务区青岛西站及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和高铁商城雏形初现。

今日西海岸,城乡区域空间不断拓展,结构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纵横联动中渐趋形成。

四张名片熠熠生辉

叫响时尚都市美名

“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着力打造的4张国际名片,5年间,这4张名片迸发出璀璨光芒,一座时尚大都市正揭开面纱。

《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一出好戏》……越来越多的影视大片从青岛东方影都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焦点。西海岸新区获批5年以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集中发力打造国内影视升级换代标杆园区,一座世界级的电影工业化基地呼之欲出。

青岛东方影都的规划和建设,展开了一幅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将电影工业、前沿科技、文化交流、旅游度假等多重功能聚合在一起。40个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100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单体摄影棚,世界最大的室外摄影水池和世界一流的室内水下恒温摄影棚,全面落成启用。藏马山影视外景地一期加速建设,打造“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影视发展新格局。

2019年3月1日,《流浪地球》和《环太平洋2》等4部影片获3600余万元的制作成本补贴,西海岸新区在软件配套上持续发力,为打造“影视之都”助力。如今,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注册进驻影视企业超过230家,《封神三部曲》《长城》等60余部影片进驻拍摄,总票房超百亿元。

2017年7月,欧盟青年音乐节暨西海岸音乐季在新区隆重举办,来自21个国家的28个乐团500位艺术家奉献38场次精彩演出,音乐之美流淌在新区的每个角落;2018年7月,凤凰之声大剧院投入使用,成为新区的又一地标性建筑,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艺术家加盟,挖掘、延展了青岛和新区的音乐资源。

为配合打造这张亮丽的艺术名片,新区专门成立了“音乐之岛”工作推进委员会,将按照“一节、两院、四校、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新区城市音乐品质和发展内涵。2019年7月6日至7日,青岛凤凰音乐节在金沙滩国际啤酒城内举行。本次音乐节邀请国内一线演艺明星和国际知名乐队参演,把音乐与大海、沙滩、阳光等要素充分融合,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打造一场音乐盛宴。音乐与城市的共融,让城市时尚高雅动听,同时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座与音乐结缘的城市,必然有着深厚的艺术积淀。欧盟青年音乐节、凤凰之声大剧院、凤凰音乐节等带来的一系列大型音乐活动将唱响西海岸新区“音乐之岛”美名,加快推进国际时尚城市建设。

2015年,青岛国际啤酒节跨过胶州湾,来到西海岸。从海上啤酒节、智慧啤酒节、音乐啤酒节、上合啤酒节再到今年的活力啤酒节,一年一主题、年年有突破,啤酒节伴随着西海岸新区一起成长,谱写了西海岸新区成立5年来最为多姿绚丽、绽放国际的文化旅游新篇章。

为办好啤酒节,擦亮“啤酒之城”城市名片,西海岸新区谋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2015年,在确定承办第2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后,西海岸仅用3个月时间,建起了一座独具风情、设施完备的啤酒城,创造了“西海岸速度”,国际啤酒节由此落户。在此后4年中,以“创新办节”为理念,西海岸新区策划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梦筑琅琊》,精心打造了世界啤酒文化博物馆,建成运营了全国首个位于啤酒城内的精酿啤酒厂;引入了世界上1400多款啤酒、规模庞大的国际化演出团队,发起建立国际啤酒节联盟合作机制。啤酒节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狂欢节”、国际啤酒荟萃的盛宴、世界文化交融的舞台。

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新区获批5年以来,充分发挥会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大型展会选择西海岸,西海岸新区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型会展目的地城市,被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评为“2018年度中国十佳会展名区”。

驱车行驶到位于青岛海洋高新区的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这座东北亚区域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科技水平最高、绿色节能环保的滨海博览城屹立在人们面前。2019年,已确定14场大型展会将在此举办,总计展览面积近100万平方米,6月10日至12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成功举办,9月初,还将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

5年来,西海岸新区结合战略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先后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会展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对结合新兴产业发展策划组织的产业展览和高端会议进行定向扶持,全面开启全力打造“会展之滨”新名片、建设会展经济强区新征程。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百姓福祉显著提升

发展理念要新,现代化建设要快,日新月异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伴随着“一核双港、十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团发展、产城相融”的城市格局全面展开。5年来,西海岸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2000多个,是前10年的项目数量之和;累计基础设施投资1600多亿元,是前15年的资金投入总量。新建、改建道路343条;地铁13号线、青盐铁路通车运营,地铁1号线、6号线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今,西海岸正式进入“双铁时代”。

绿色的生机,百姓的生计。春天的绚烂起于一颗种子的苏醒,书写绿色发展理念的道路上,青岛西海岸新区这颗已经破土的种子格外生机勃勃。

201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投资100亿元,清理恢复自然岸线137公里,重塑世界最美海湾。景色变美、产业升级、百姓受益,5载光阴流转,西海岸以超前的意识和果敢的行动,筚路蓝缕,奋发作为,绿了山川,清了海水,富了百姓。

聚焦百姓福祉,人民充满希望。西海岸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恪守为民情怀,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5年来,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3所,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前20年的总和。2019年,开展“办好百姓身边事”集中行动,解决各类问题12万多个。

加速集聚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建成“城区三公里、镇村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各类文化场馆80余家;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荣获“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打造“一核多元”共治格局,建设智能信息平台,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和优秀城市;坚持重拳打击犯罪,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年均超过98%;在全国率先构建安全生产法治体系,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区、食品安全先进区。

站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大地上,你就能了解这座城市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怎样美妙的悸动和灿烂的梦想。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便是这座城市触手可及的未来。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