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施秉:探索县域城市“垃圾不落地”管理新机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19日10:11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贵阳8月19日电(记者汪磊)近年来,贵州省施秉县围绕建设“国际慢城”式特色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在县域城市创新推行不设垃圾箱、“垃圾不落地”卫生管理新机制,倡导“零废弃”健康生活理念,城市的“颜值”“气质”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变“单一管治”为“全民参与”

“我们的城市发展比较好了,然而城市管理模式跟不上节奏。为此,借鉴其他地方垃圾处理经验,探索了‘垃圾不落地’这个城市管理模式。”施秉县市政管理局副局长杨清清说。

据了解,施秉县按照“国际慢城”式特色旅游小镇对县城进行全面提升打造,全力倡导“垃圾不落地”理念,实现了居民推开窗户是花园、走出家门是公园、活力新城美如画、休闲健身去处多的“施秉之变”。

其具体做法一是着力引导树立环保新理念。通过入户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宣传手册,在主干道和路口设置宣传栏、宣传广告牌,利用智慧城市系统向市民、商户及游客推送短信、微信等,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理念。同时,以承办黔东南州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组织发动党政机关、青年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开展爱国卫生“全民清洁日”活动,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

二是着力管理健全执法新机制。制定《施秉县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及生活垃圾收运服务质量标准》《施秉县环卫作业考核办法及考核细则》,强化环卫工作考核管理,并结合划定作业时段和管理片区,进行巡回督查,对发现的问题拟定处理意见,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建立城管执法巡查机制和分错时巡查机制,开展“乱丢、乱吐、外扫、外抛”巡查执法,营造严管严治的氛围,引导市民转变观念,形成“垃圾不落地”生活习惯。

三是着力参与构建共治新格局。将县城区划分为79个责任区,由各机关单位包保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开展“当一次环卫工人、当一次环卫宣传员、当一次环卫监督员”体验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保洁员、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格局。同时,在各学校开展“环境小卫士”“文明学生”等评选活动,发挥学生“小手拉大手”效应,通过“学生—家庭—社会”构建“社会参与共治”的管治氛围,“洁净校园”“洁净商铺”“洁净社区”在施秉随处可见。

--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

制定《县城区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市场化社会购买服务实施方案》,施秉县市政管理部门从原来组织、实施、考核清扫保洁和收集清运垃圾变为监督管理,把“扫帚”交给市场。

杨清清介绍,让服务市场化,建立和完善环卫作业市场准入制度,与河南郑州清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全面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目前,该公司在施秉成立全资子公司,投入784万元新购机械化作业设备,保洁范围在原街道路面基础上增加县城河道和背街小巷,保洁面积由原来的39.75万平方米提高到186.52万平方米,环卫作业经费由700万元/年提高到1480万元/年,每平米环卫作业单价由10.95元/年下降至7.87元/年。

同时,让监督实时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积极打造“智慧环卫”,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环卫管理平台,为35辆环卫作业、管理用车安装GPS定位终端,实现车辆实时定位和识别路线轨迹、运营区域等功能,并实时监控街道路面、县城河道和背街小巷人流量、垃圾见面率,按照垃圾落地十分钟环卫工人必须及时清理和每平方米垃圾少于10克的“双十标准”,实时调度人员、车辆进行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

让岗位扶贫化。优先安置原有环卫工人和优先聘用易地移民搬迁贫困户作为招标条件,清尘公司在接收179名原合同制环卫工人的基础上,新提供就业岗位160余个,共解决移民搬迁贫困人口就业53人,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落实各项福利待遇。环卫工人的工资、福利分别由950元/月提高到1570元/月,由购买三险提高到购买五险,作业员工还加购商业意外险。

--变“末端清理”为“源头防治”

施秉县在借鉴台湾、深圳、厦门等地先进经验做法基础上,转变注重垃圾“末端清理”思路,更加注重“源头防治”,推行县城“垃圾不落地”综合管治模式。

施秉县“垃圾不落地”项目环保公司负责人李亚江表示,做好源头防治的关键做法,首先是定时上门收集。取消县城区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推行生活垃圾巡回收集机制。沿街商铺、住户垃圾以垃圾压缩车定时定点收集、新能源垃圾收集车定时上门收集为主,其他时间段由快速保洁车和环卫工人巡回保洁,每天收集的垃圾转运到中转站后,再统一清运到凯里炉山发电厂,形成“商铺住户—垃圾收集车—垃圾压缩车—中转站—凯里炉山发电厂”的闭合清运路线,有效避免垃圾投放、收集、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其次,做好道路分级保洁。按照商业繁华度、公共场所属性、人流量等将县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划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对一级道路,采取“三扫两冲、全天保洁”清扫保洁20小时以上,确保机扫率90%以上,水洗覆盖率100%;对二级道路,采取“两扫两冲、全天保洁”清扫保洁16小时以上,确保机扫率60%以上,水洗覆盖率90%以上;对三级道路,采取“两扫、全天保洁”清扫保洁12小时以上,街巷道路双班配置清扫保洁工,负责路段巡回保洁和垃圾收集。

第三,严格“门前五包”。制定卫生保洁公约和自治公约,与沿街机关、企业、商铺、住户等4000余名法人、自然人主体签订“门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自行配备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及时袋装封口、定点投放。同时,结合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及市政管理部门日常巡查,及时督促、劝阻市民、游客、商户乱丢乱倒垃圾,商铺、住房外扫、外抛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从源头控制街面垃圾产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