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三地GDP超4万亿元 占全国一成

北京日报2019年08月23日14:54分类:京津冀

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五年多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蹄疾步稳,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不断崛起,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新路正在探索中不断向前。

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通力协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43283.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保持在一成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亮眼

炎炎夏日,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施工紧张推进,电力系统的“蜘蛛侠”们正在茫茫山岭里穿梭,多数区段已完成组塔、架线、金具安装等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运。作为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22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标煤7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40万吨。

放眼京津冀广阔大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发展迅猛,增势亮眼。

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有交叉)增加值分别增长6%和5.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四成。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河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更是实现15.3%的快速增长。

产业发展更趋高端,三地有共性也有个性。

在北京,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企业收入同比均增长30%以上。天津的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河北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6成,成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符合首都定位的行业投资增长

今年6月,从大宝SOD蜜诞生地改造而来的全国首座非遗主题文创园区咏园,在东城区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正式开园。1.4万平方米的厂区内,曾作为生产楼的南楼如今改名棠颂楼,已成为高端定制、创新设计的非遗商街。园内还引入了首创置业共享办公品牌“柚子胡同”,助力小微企业更好发展。

如今,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从上半年情况看,北京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达2.9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技服务业投资增速也在90%以上。

从商场购物到网络购物,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从私人占有到共享商品,数字化发展大大激发了消费活力。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25.1%,快于零售总额增速19.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31.6%。

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下,三地需求结构都在持续优化。

天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0.4%,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稳步增长,其中新能源产业和生物产业投资增速均超过60%。河北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技改投资比重为62.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4%,高于投资13.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0.1%。

天津口岸三成货物来自京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投资增长12.5%,一批优质项目落实落地。三地协同,天津也跳出“一亩三分地”。上半年,天津引进北京企业投资占引进内资的比重超过四成,口岸进出口货物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31.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科技、人才、教育等要素的加速流动,正推动天津形成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改革成果全民共享。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3860元、22461元和12510元,同比分别增长8.9%、7%和9.4%,均高于上年同期。(记者 陈雪柠)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