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探索乡村垃圾减量“资源化”新模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6日10:10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南昌8月26日电(记者崔璐)从每家每户的分类垃圾桶,再到各个不同处理终端;从一块瓜皮,再到一捧有机肥……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国家级试点,江西瑞昌通过两年时间,初步建立起分类为先的农村生活垃圾多元化处理系统,并努力探索可腐烂垃圾资源化利用最佳路径,力求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供新模式。

——垃圾分类为先 多元化处理系统渐成

炎炎夏日,走进瑞昌市黄金乡界首中心村,只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环顾四周难觅垃圾踪影。

与其他村落有所不同,这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双格垃圾桶,绿色的一格标明“可腐烂”,蓝色的一格标明“不可腐烂”。这是该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起点。记者打开其中一个垃圾桶,只见西瓜皮和酸奶瓶被分别对应可腐烂和不可腐烂放置。

“水果皮、菜皮可以腐烂的放在一起。塑料袋、饮料瓶不可以腐烂的放在一起。一开始不大习惯,现在每天都坚持垃圾分类。”村民柯金枝说。

瑞昌市2017年入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国家级试点。该市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选择在黄金乡、白杨镇两个乡镇先期试点,经过两年时间逐步探索出一条“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新路子。

据了解,生活垃圾经过农户初分定点投放之后,由垃圾分拣员二次分拣安放。其中可腐烂垃圾运送至堆肥房,不可烂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二次分类,可回收垃圾由再生资源公司统一有偿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经垃圾压缩中转站集中再运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提高村民对垃圾分类的主动意识,该市部分村点和学校建设了“垃圾兑换银行”。

十个易拉罐可以换一只铅笔、二十节旧电池可以换一包纸巾……在界首中心村“垃圾兑换银行”,原先村庄里常见的生活垃圾被重新赋予了一定的“价值”,村民可根据相关兑换与计分累计奖励办法,参与兑换。

“刚刚有村民换了一个钢丝球,我还没来得及上账。”营业员柯荷英说。

打开垃圾兑换物品台账,日期、兑换人、兑换物品等信息一目了然,基本上每隔一两天就有村民前来将易拉罐、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兑换成洗衣粉、毛巾等生活用品。

“‘垃圾兑换银行’的运行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村民对于垃圾的认识,改变了村民过去乱扔垃圾的习惯。”黄金乡人大主席曹聂良表示。

在加强监管方面,瑞昌市将这项工作作为乡镇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同时搭建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垃圾监管。

——两种模式并行 探索可腐烂垃圾资源化

垃圾也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据了解,农村生活垃圾中易腐烂的有机物占一半以上,有机物经科学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可直接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

目前,瑞昌市正采用阳光堆肥法和机械制肥法两种方式,尝试可腐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来到黄金乡中心阳光堆肥房,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房内堆积着瓜皮、树叶等垃圾。“这间还在进料,过段时间就封存。”曹聂良介绍道。隔壁一间堆肥房内,黑色的有机肥开始显现,原有的垃圾模样基本不见。

“看似小小的堆肥房其实里面大有文章。除了屋顶为透明的太阳能采光板以外,室内还装有喷淋、保湿、供氧、污水处理等系统。”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温科周介绍。

通过添加菌种,这种模式下的可腐烂垃圾经过约60天后能逐渐变为有机肥。在堆肥房后方还设有一个有机肥实验果园,里面种着几株橘树和桃树。“这个有机肥做基肥是很好的。”温科周说。

阳光堆肥法的好处是能够处理绝大部分的可腐烂垃圾,但是所需周期较长。瑞昌市在试点乡镇探索了另外一种针对可腐烂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机械制肥法。

在前程村机械制肥中心,一台不锈钢机器发出阵阵轰鸣声。“使用这台机器处理厨余垃圾最为合适,制肥程序也简单,只要投料即可,剩下的都是自动化。每天最多可处理500公斤垃圾。”曹聂良介绍。中心还摆放了几桶采用该模式制成的有机肥,看上去颗粒比较细腻。

——瑞昌做法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利用应是今后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瑞昌经过两年多试点工作,通过垃圾减量化降低了垃圾转运成本,通过垃圾资源化将垃圾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该项工作减少了垃圾填埋或焚烧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的破坏。”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幸金甫说。

据了解,2019年瑞昌市将在原有两个试点乡镇基础上,新增横立山乡、南阳乡、夏畈镇、码头镇等四个乡镇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试点乡镇全覆盖。

“目前横立山乡的垃圾桶、运输车等设备设施已经到位,机械制肥中心正在建设中。”横立山乡政协联络处主任费伦锋说。

作为国家级试点之一,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瑞昌市相关部门也谈到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是资金投入压力较大。据瑞昌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试点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平均每个行政村前期投入约在30万-5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用约在7万-10万元。预计6个试点乡镇全面开展,一次性投入将达到800余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用超过100万元。按照国家对试点地区的要求,此项工作要覆盖所有乡镇及80%的行政村。以瑞昌市为例,21个乡(镇、场、街道),157个行政村,资金投入压力较大,建议省级以上财政予以一定支持。

二是产出效益有待提高。开展此项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垃圾转运费用的减少和有机肥市场化带来的收入。前者效果已经显现。据了解,2018年瑞昌市两个试点乡镇垃圾减量500余吨,预计2020年试点全覆盖后,全市农村垃圾年减量8800吨,直接节约清运处理成本130余万元。但目前有机肥市场化还不够成熟,建议加大技术攻关,对现有模式下制成的有机肥做进一步加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生产配比更科学的有机肥。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