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深圳模式”:类别分得清 收处链条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7日15:34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深圳8月27日电(记者印朋)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深圳作为46个重点城市之一,是我国较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市。结合当地特点,深圳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成效显著。

——“大分流、细分类”推进垃圾收运处理系统

目前,深圳市面积2000平方公里,居住着2000多万人口,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超过2万吨。

深圳市采用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工作思路和“大分流、细分类”的推进策略,建立分流分类、宣传督导、责任落实三大体系,努力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居民参与率。

自2015年提出大分流细分类理念以来,深圳根据收运和处理的配套情况,到2018年基本形成“九大分流体系”。大分流主要从行业管理角度分类,分别是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细分类主要从市民参与角度分类,分别是废旧家具、年花年桔、废旧织物、玻金塑纸、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深圳市城管局认为,九大分流体系是“深圳模式”的基础,也是“深圳模式”最核心的内容。

深圳市城管局介绍,目前深圳每天分流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约6400吨,回收利用率27%。随着分流体系不断完善和分类垃圾应收尽收,2020年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

——打通顶层设计到设施投放的软硬闭环

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深圳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机构保障。

2013年7月1日,全国首个垃圾分类管理专职机构——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挂牌成立,各区也相继成立垃圾分类管理机构。2015年8月1日,《深圳市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深圳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随后相继出台分类设施设备配置等3个地方标准和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标准体系。2017年6月3日发布全国首份《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

为保证制度有效实施,深圳市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的绩效考核。目前,深圳市正在推进《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立法工作。

经过前期探索,深圳向居民区推广垃圾分类的方式不断迭代发展。

据了解,深圳在全市住宅区和城中村配备了7000多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形成了住宅区垃圾分类1.0版本。从2018年开始,通过在住宅区建立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安排志愿者定时定点督导,小区居民的参与率和准确率持续提升,形成了定时定点督导的住宅区垃圾分类2.0版本。在此基础上,部分小区已开始试行3.0版本,即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厨余垃圾。

深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推行垃圾处理费随袋征收的4.0版本,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率,2020年居民分类参与率要达到80%以上。

——三大体系确保操作质量

从具体操作来看,深圳市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垃圾分流体系、宣传督导体系、责任落实体系。

一是建立垃圾分流体系,对产生量大、产生源相对集中、处理技术工艺相对成熟的绿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实行大类别专项分流处理。目前,已建立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系统,逐步培育了分流分类体系的产业链,分流分类回收量约2700吨/日,垃圾减量效果显著。

二是建立宣传督导体系,发放《家庭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超过500万份,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14万场次,实施“蒲公英计划”,聘请推广大使、招募志愿讲师、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和微课堂。

三是建立落实体系,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区、街道、社区开展辖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将垃圾分类纳入“低碳节约型单位”创建考核体系,强制要求餐厨垃圾分类,压实机关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将垃圾分类要求纳入物业管理合同范本和绿色物业管理评价标准,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责任;监督餐饮企业与辖区餐厨垃圾特许经营单位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合同;督促市场商户分类投放果蔬垃圾,采用小型处理机就地就近处理,或交给辖区餐厨垃圾特许经营单位收运处理;明确分类收运和处理要求,严格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流程管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