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文旅融合“多重奏” 唱好旅游“四季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8日11:17分类:政府管理

新华财经重庆8月28日电(记者李勇、徐旭忠、柯高阳)“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载:金佛山雄奇险峻,错综复杂;山水林泉,声形兼备。”这是“90后”导游李登佳常挂在嘴边的解说词。每次带领团队登上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金佛山,她总会告诉游客,这是一座“讲不完”的山。

1300多平方公里的金佛山,几乎占据了其所在的南川区幅员面积的一半。但金佛山特别的不仅是“大”,更在于“多”:这里有生物资源8000余种,仅药用植物就有4000余种,其中既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银杉,也有南川木菠萝、金佛山兰等以当地命名的特有品种,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

潜心研究金佛山四十多年的植物学家刘正宇说,金佛山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态,被植物学界认为是“第四纪冰川世纪植物的避风港”、“地球生物基因库”。

金佛山的优良生态,离不开人们长期以来的保护。早在1979年,当地政府就在这里建立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对喀斯特地质地貌和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监测和研究保护。聚居在山下的农民,自发采用村规民约这种传统的方式守护大山,约定上山采笋时要采小留大,蓄好竹母,严禁乱砍滥伐,有效保护了金佛山自然资源、生态系统。2014年,金佛山因“喀斯特地质构造特色突出、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代表性”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了20年的金佛山科研监测中心工程师周洪艳,对金佛山的特色资源如数家珍:银杉、银杏、大叶茶、方竹、乔木杜鹃是“金佛山五绝”。这里有2000多年树龄的茶树,产出的古树茶味道浓郁;还有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集中的古老杜鹃群落,每年四五月间,30多万株杜鹃花次第盛开,形成壮丽的高山花海……

盛夏时节,游客乘索道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金佛山顶,瞬间就从山下近40度的酷暑转入20度左右的清凉世界。山上的环境实时监测系统显示,这里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5900个,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的10倍以上。

在金佛山顶的“天街集市”,各种土特产正在等待游客选购。家住金佛山南麓的胡泽文在这里有一个摊位,专门售卖自家采的方竹笋,还有在山上采摘的野生猕猴桃等水果、中药材。“卖得最好的是方竹笋,这是金佛山特有的秋笋,很受游客欢迎。”胡泽文说,自家在山下承包了30亩竹林,品质最好的特级笋可以卖到15元一斤,每年仅卖笋有3万多元的毛收入。眼下正是鲜笋上市的时节,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也赶回来帮忙。

和胡泽文一样,随着金佛山旅游开发,周边的许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在金佛山西坡,当地利用“三线”建设留下来的遗址打造了一个“天星小镇”,数百名当地村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今年70岁,在外务工多年的余双全也回到家门口,重新拾起搁置多年的老本行“篾活儿”,在小镇上制作售卖手工竹编艺术品。“以前走村串户做竹编,一天也挣不了几十块钱,现在做的手工艺术品卖的算不错,还收了两个徒弟一起干。”

金佛山东麓的山王坪林场,近几年来因一片杉树林而爆红。每年秋天,林场里的水杉一片金黄,而一路之隔的柳杉林却郁郁葱葱,由此形成了“一半是春天,一半是秋天”的独特景观。“当年为了治理石漠化,林场种下了这片8000多亩的人工林,我父亲是植树人之一。”林场职工简腊强说,没想到竟成了“网红”景点,林场也逐步停止了砍伐,发展森林旅游,挂牌成为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重庆旅游集团金佛山景区负责人马德军说:“金佛山旅游一年四季无淡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可供欣赏: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彩林、冬玩雪。”

“现在的金佛山,景点变成了景区,一颗颗靓丽的“珍珠”正在串成“项链”,文化和旅游资源正逐步转化为社会及经济效益。”南川宣传部部长赖云介绍,今年以来,南川区积极投入到重庆市开展的“晒文化、晒风景”文旅推介活动,将金佛山这一“名片”在海内外推介,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前7个月,南川区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和18%;以金佛山方竹笋为代表的“南川好礼”线上线下销量和价格分别增长115%和30%。

文旅融合“多重奏”,唱好旅游“四季歌”。南川区委书记丁中平告诉记者,南川区将通过深度挖掘金佛山“五绝”等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帮助更多老百姓走上“生态路”,吃上“旅游饭”,提高金佛山的“含金量”。目前,南川区正紧锣密鼓地筹备首届金佛山方竹笋节,将于8月30日开幕,准备给金佛山的“竹文化”再添“一把火”。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