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自贸区将优化京津冀空间格局 推动非首都功能向四个片区转移

北京日报2019年08月30日10:17分类:京津冀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区)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方阵。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所涵盖的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兴机场片区的功能划分由此明确。该试验区成立后将会释放哪些红利?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对此,本报记者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进行深入解读。

弥补京津冀产业集聚短板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成效显著,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制度创新、市场活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叶堂林认为,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有效弥补这些短板,最终促进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

京津冀长期存在着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产业集群发育不足等问题。在叶堂林看来,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三:京津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而河北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梯度过大阻碍产业集聚;京津冀区域存在大量产业园区,只是地理位置实现了由分散到集聚的转变,但园区间仍缺乏基于产业链的实质性联系与合作,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京津冀许多园区在承接产业发展上存在着趋同现象,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按照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划分,雄安、正定、曹妃甸、大兴机场都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这将极大吸引相关高端高新产业向这四个片区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为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支撑。”叶堂林分析。

激发区域活力和创新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三地政府在推进协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协同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如何通过制度化方式促进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叶堂林认为,当前京津冀产业链中国企、央企等比重较大,民营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不足,产业链缺乏活力和弹性,市场的外溢效益严重不足,缺乏市场活力成为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珠三角为例,一个重大产业布局后,很快就能在周边形成配套,并形成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叶堂林分析说,制度创新正是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核心所在,比如方案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等。可以看出,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将极大改善河北营商环境,进而推进区域的市场化进程,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保障市场主导作用的发挥。

雄安建设发展的“加速器”

在叶堂林看来,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有利于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

首先,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必将有力地推动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正定、曹妃甸、大兴机场四个片区转移,有效破解因政策优势欠缺导致企业和人才不愿意向河北转移的难题。   

其次,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必将成为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加速器”。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方案强调要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金融创新先行区、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并推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创新发展。这种精准定位和精准施策必将有力地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与发展。

第三,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必将有力地推动大兴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及临空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其尽快落地与发展对区域协同发展意义重大。自贸试验区方案强调,要将大兴机场片区建设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高大上”的功能定位必将有力地推动大兴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及临空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记者 丰家卫)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