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扶贫调研记:金融戍边农行“缺氧不缺精神”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04日08:25分类:农业

新华财经北京9月4日电(记者陶俊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记者日前在西藏自治区调研时了解到,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通过创新“建档立卡贫困贷”产品和“钻金银铜”信用贷款产品,以低利率支持特色产业带动脱贫,网点和服务覆盖最艰苦、最需要的高海拔边境地区,在金融戍边的过程中实现了精准扶贫。

由点到面支持青稞特色产业

56岁的石曲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卡嘎镇吉定村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16年前丈夫去世,她独立抚养3个小孩。2017年,农行西藏分行向她提供了5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她用这笔贷款种植和运输青稞,家庭年收入终于实现了过万元。

“以前比现在穷多了,现在过上好日子了。”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塔丁乡乃能村村民次仁拉姆说。由于抚养包括去世哥哥的孩子在内的3个小孩,37岁的次仁拉姆成了贫困户。2016年通过农行5万元“精准扶贫小额到户贷款”,次仁拉姆购买了拖拉机、耕牛和收割机,种植青稞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以前1个月的工作量现在十几天就可以完成,可以干更多的活儿,家里经济状况终于宽裕起来了。”

在帮助贫困户种植青稞实现脱贫的过程中,农行西藏分行着力延伸对青稞产业链的支持,发展青稞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促进贫困户增收。

38岁的米玛顿珠种植了十多年青稞,在2017年获得农行3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后,他成立的西藏诺培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聚焦青稞奶茶生产,去年8月投入市场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110万元,带动9户30名贫困户仅分红就实现2.4万元收益。

抓好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

在素有“青藏高原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村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索南次仁告诉记者,他从1995年开始申请农行铜卡贷款3000元至今,由于及时还款、信用良好,去年已经成为农行钻石卡客户,贷了30万元,买了一台运输车,带动51户173位村民致富奔小康,去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兑现了每户12024元的收入。

在典角村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记者看到,村民通过农业银行的“金穗惠农通”,实现了超市购物全程无现金化移动支付。索南次仁说,农行代理的新农保、城居保等民生金融服务,加强边境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流动资金服务,让更多的边境农牧民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农行西藏分行行长刘永胜介绍,截至目前,农行西藏分行共在边境线上建立了65个网点机构,占全国农行系统边境网点机构的34%。西藏分行所辖海拔4000米以上网点245个、4500米以上网点101个、5000米以上网点5个,实现了高海拔地区的服务全覆盖。

掌上银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往,由于地广人稀,农行西藏分行曾有过漫长的“马背银行”“摩托车银行”“帐篷银行”的历史,2018年最后一批114个营业网点实现了电子化联网,结束长达23年的手工作业历史,进入全面电子化时代。

在阿里地区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村民石嘎向记者展示了她使用一年多的农行掌上银行宝。“现在取钱、转账都不用去银行了,有闲钱还可以直接购买理财产品,很方便。”石嘎所在的噶尔新村217户640位村民大部分都下载了农行掌上银行,该村也成为农行“掌上银行村”。

农行阿里分行行长王军说,目前正在研发藏文版手机银行,推出后将进一步缓解物理网点业务压力,消弭语言障碍,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农行西藏分行已建立惠农通服务点5615个,实现对西藏自治区内乡镇全覆盖,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9%。

此外,农行在西藏开展了县、乡(镇)、村三级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牧民终身享用的“信用身份证”,为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极大提升了农牧民的信用意识。截至6月末,农行西藏分行涉农贷款不良率仅为0.32%。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