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创新“三权”抵押贷款机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9月04日08:40分类:农业

新华财经北京9月4日电(记者王松涛)重庆自2010年启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以来,构建起权属登记、资产评估、抵押登记、资产流转处置、风险分担补偿、激励机制等六大配套体系。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市累计实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1333.18亿元,同比增长11.97%;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915.11亿元,其中,农地抵押贷款379.43亿元,农房抵押贷款265.73亿元,林权抵押贷款269.95亿元,有效盘活了农村沉睡资产,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健全制度机制,确保试点稳妥高效

从2016年开始到2018年期间,重庆13个区县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市金融工作协调联席会议架构下成立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指导小组,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负责试点工作指导小组日常事务,各市级部门及有关单位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开展业务指导。试点区县政府成立试点工作小组,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分工,确保农村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稳妥高效推进。

一是构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制度框架。重庆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明确了组织领导、机构职责、工作路径、操作细则等要素,初步构建起权属确认、抵押登记、资产流转、风险分担等工作机制。

二是制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为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积极性,减低金融机构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信贷风险,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重庆制定了《重庆市农村“三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财政设了8000万元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对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产生损失时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财政补偿比例为金融机构损失金额的35%,其中市级财政承担20%,区县财政承担15%。

三是完善“三权”服务平台和制度体系。一方面加快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土交所在巴南、长寿、南川等31个区县组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平台为核心、区县平台为支撑、乡镇平台为基础的交易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土交所建成并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系统,完善抵押登记、融资、处置、风险补偿、资产处置等系统功能。

四是建立“三权”资产评估机构和价值评估制度。组建重庆兴农价格评估公司,在全国率先建立“三权”资产评估行业标准,取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甲级评估资质,有效解决了农村资产评估难、标准不统一等难题,健全农村资产评估体系。建立完善抵押财产价值评估机制,加快林权抵押融资等交易市场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对全市林权交易流转等进行处置;通过挂牌转让、再流转等方式,实现抵押物处置高效、快捷;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建立林权收储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公司,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收储担保。

目前,全市38个涉农区县共确认承包耕地3407.5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9.39%;确权承包农户626.41万户,占应确权总数的99.1%;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599.46万册,颁证率达到94.8%。

创新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力度

重庆在做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中,创新金融服务方面,一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指导。金融监管部门下发文件,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产权贷款管理,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制定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及业务操作规程,并将尽职免责要求嵌入信贷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二是推动银行创新产品和优化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开辟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快捷通道,对符合条件抵押贷款减少中介评估环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通过实施组合“打包”抵押方式,将林权、农房、承包土地经营权以“二合一”或“三合一”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抵押,提高授信额度。具体案例如推动南川区、巫山县采取“风险补偿基金+农房抵押”的模式,支持高山移民易地搬迁;推动丰都县、武隆区采取“政府增信+农房抵押”方式,支持建卡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推动永川采取“风险补偿基金+两权抵押”方式,支持农户发展食用菌和茶叶产业;推动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专门满足林农的贷款需求;指导农行重庆市分行、重庆农商行等机构根据林业生产特点,分别将林权抵押贷款期限延长至8年和10年,着力解决信贷周期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问题。

三是探索开展村级农村金融服务试点。推动加快组建合作性、非营利的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引导试点区县探索乡村内生信用约束机制,打造乡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户农村产权抵押申贷获得率和满意度,增强农村资产处置可操作性。探索经济林木及果树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林木权证抵押贷款、林业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贷款等产品。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林产品订单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畅通林下经济产、供、销各个环节融资服务。

推动农业产业与“三权”抵押融资深度融合

受访的相关人士认为,重庆“三权”抵押贷款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有待深化。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未对“三权”抵押贷款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贷款抵押物存在评估方法不统一、评估机构不健全、评估难度较大等问题;三是抵押交易平台不健全,抵押物变现困难;四是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经营影响很大,在风险防范措施上不够完善。

此外,目前还存在着农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相对较多,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业务较少;配套措施不到位、银行部门对“三权”抵押贷款不太积极、金融服务不够深入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建议从以下方面推动农业产业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首先,加强区县政府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发挥乡镇、村级基层党政组织在政策运用、信用评定、产业培育、客户推荐、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政策、机构、人员、信息、风控等服务方面有效对接。

其次,抓好承包合同完善、证书换发、资料归档等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建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做好经营权抵押登记等工作,为推进承包地抵押贷款营造良好环境。

再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指导。推动金融机构创新贴近农户需求的“三权”抵押贷款业务,指导其完善贷款管理和业务流程,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落实风险补偿政策,提振金融机构支持“三权”抵押融资的信心,加大相关信贷投放力量。

最后,加快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试点进度。组建合作性、非营利的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为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提供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推动农村“三权”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流转。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