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新区:第一个海洋经济主题国家级新区的探索实践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2019年09月06日18:16分类:新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批复8年来,新区开发建设成效明显。2018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6亿元,自新区设立以来7年年均增长8.4%,其中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近65%。

——八年砥砺奋进,新区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2011年以来,舟山群岛新区先后获批舟山港综保区、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力实施海洋优势产业,充分展现了新区优势地位和重要作用。

其中,浙江自贸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大胆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制度创新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89项试点任务全部启动,形成8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34项,10项被国务院复制推广,4个案例入选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首位。挂牌以来市场活力迸发,累计引进各类企业15557家,油气企业4562家,成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区。二是重点领域政策突破步伐加快。目前形成了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的意见,已进入申报程序。突破不同税号船用燃料油混兑调和政策,6家企业获批混兑调和加工经营资质。“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探索创新石油储备模式改革”两项专属改革措施获国务院发文支持。率先突破油气贸易体制,我国首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正式获批。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问题即将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三是“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受益于特色政策优势,2018年新区保税油年供应量达到359万吨,油品贸易额达到2213.9亿元,外贸进出口突破1100亿元,保税油等成品油成为舟山市外贸第一出口品类,增幅浙江省第一;外轮供应货值达到15.1亿美元;累计完成跨境人民币业务交易量超千亿元,2018年结算量727亿元,占全省的12%。全市油品储存能力达到2879万方,比挂牌前增加602万方。连续举办2届世界油商大会,签约重大项目45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

在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重点实施“7234”工程。一是江海联运综合枢纽港功能不断提升。铁矿石、油品、粮油、集装箱等码头加快布局建设,累计建成码头泊位300个,码头总设计年通过能力近5亿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0个,25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201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0.8亿吨,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二是江海联运物流组织不断优化。探索构建江海直达运输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营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示范船,完成江海直达集装箱、商品汽车滚装、冷藏运输等系列船型研发。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与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武汉港、马鞍山港等信息对接应用,已成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江海联运信息中心和全国首批骨干物流信息试点平台。探索构建铁矿石全程、粮食“散改集”多式联运模式。三是江海联运合作不断深化。沿江沿海对接合作明显增强。以江海联运为载体,主动加强与南京、马鞍山、九江、武汉、重庆等长江沿线港口对接合作,形成江海联运“舟山宣言”、“武汉共识”,建立江海联运“2+N”合作机制,加强在市场、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小洋北侧区域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浙江省海港集团与上港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与新加坡、荷兰、希腊合作开展船用燃料油供应、油品检测、国际船舶管理等业务,在巴西圣路易斯港布局建设全球最大粮食专用码头。

在新区的引领发展之下,舟山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上升。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舟山已形成了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入围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船舶产业坚持保存量、拓增量、挖潜量并举,三大造船指标连续多年占到全国10%左右,修船业务占全国近40%。以油品、铁矿砂等大宗商品为主体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举办四届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海洋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依托舟山本地船舶修造业、渔业、海上运输业,以海洋科学城为主平台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海洋渔业获批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称号,“中国鱿鱼交易中心”挂牌运行。海水淡化能力达到13.7万吨/日,成为国内海水淡化主流技术输出地。海洋新能源发展加快,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世界首台3.4兆瓦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二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鱼山石化基地建设超常规推进,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2000万吨/年已试生产。中澳现代产业园澳牛进境加工项目突破检验检疫政策开工建设。新奥LNG项目一期建成,年接卸能力达300万吨。鼠浪湖40万吨铁矿石码头成功靠泊作业,标志着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首次接卸世界最大矿石船舶、干散货作业迈入“超级巨轮时代”。“观音法界”、大陆引水三期等重点工程加快,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竣工。三是交通设施继续完善。甬舟铁路列入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顺利通过工可审查,为“早日通高铁”迈出了关键一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百里滨海大道改造等进展顺利,建成普陀山机场新候机楼。“两纵四横”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呈雏形。

——坚持为国家试制度,重大改革创新走在前列

舟山群岛新区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抓手,全面推动各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如今的新区,营商环境便捷高效。舟山群岛新区开展了“最多跑一次”百日攻坚行动,实现“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事项100%全进驻、网上申报渠道100%全开通、投资项目3.0平台启动试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船舶工具“一单四报”模式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首个船舶进出境通关无纸化口岸。全国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成运行,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包括中介服务)压缩至40个工作日。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并在全省推广。

如今的新区,简政放权步伐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市场”监管、陆上综合执法、海洋综合执法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市区一体化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局,理顺教育、社保、交警等管理体制。完善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运作机制,推进功能区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形成,全面实现“掌上办公”。

如今的新区,资源配置效能提升。舟山群岛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试行“岸线论英雄”,制定出台用水、用电、用地及排污等各类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全面完成渔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打造美丽海岛“金名片”

舟山群岛新区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海岛样板,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具体来看: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编制浙江省首个市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域化。按期消除劣V类水体,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能源“双控”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高度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修复,已建成万亩海洋牧场和50万空方人工渔礁,渔场渔业资源出现恢复迹象。

在民生福祉增进方面,财政十项民生项目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3,一批为民实事项目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舟山全市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6%,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0.7%。率先在浙江省实现全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异地就医实现全国联网结算。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和省“平安金鼎”。

——新区经验:找准定位敢尝试,经济民生齐头进

在多年的敢闯敢试、探索求进中,舟山群岛新区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做法,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是只有找准定位、勇担使命,才能抓住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新区始终牢记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寻求发展突破路径,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和浙江全省大局。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把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问题研究透、研究到位,既讲战略性、思路性,更讲可行性、操作性;聚焦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开阔视野、找准定位,不折不挠、积极争取。如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新区严格按照中央部署,聚焦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注重长远战略谋划与近期实施计划有机结合,既能尊重规律、立足现实,也能找准创新点、突破点,培育了自贸试验区自身发展新优势的特色,为国家试验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只有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才能最大发挥新区的引领作用。新区实践表明,只有牢牢把握创新发展的时代脉搏,始终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才能最大发挥引领作用。如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动经济管理扁平化、社会管理精细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流程;加快用地用海、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生态环保、科技教育等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效率高、服务优、机制活的投资发展软环境。中央赋予浙江省的21项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近一半和舟山直接有关,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三是只有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才能永远走在大发展的前列。新区坚持以“项目”作为新区建设发展的主要抓手,从体制机制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武装。建立动态管理的“三重”项目库,实行“一项目一策”“一企一策”“县(区)和功能区核心制”“分层分类审批协调机制”和要素保障机制,并创举性建立了“一个领导、一个指挥部、一个支撑平台、一个政策体系”等“四个一”为核心的“项目中心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督查督导层面则探索“专项考核+综合考核”模式,建立以督考为中心,容错、比选、问责、舆论监督“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新区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实施优秀干部挂职制度,提振干部的士气,提高了项目谋划、招引和建设的能力。

四是只有牢牢把握“以民为本”理念,才能成就新区美好未来。新区始终坚持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齐头并进,共建共享。积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率先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如把“菜篮子”工程提升为“市长工程”,基本品种与周边宁波做到同质同价。为破解城乡教育不均衡,推行了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交流比例等位居浙江省前列。针对海岛实际,首创了“舟山群岛网络医院”,设立渔农民流动医院,开展远程专家门诊等医疗服务,获国务院肯定。形成“政策养老+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健康养老”新格局,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推进了渔农村“三权”制度改革,以改革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蔡若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