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园区产业链建设 助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南日报2019年09月16日10:25分类:园区

近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要保障民生底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展中营造平衡;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湖南应如何贯彻会议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作出重要部署,指出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

园区作为技术、人才、资金等高端要素的聚集地,是产业链培育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湖南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为引领,大力推进园区产业链建设。比如省级层面设立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工程机械等20个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链;长沙筛选了22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并在相应园区成立了产业链办公室;湘潭组建了18个产业链和16个产业联盟。2018年,全省园区完成生产总值1.39万亿元,以0.51%的国土面积,为全省贡献了超过1/3的GDP,其中工程机械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660亿元,增长率为9%,稳居全国第一。目前,湖南已经打造了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链和电子信息、医药、机械等11个千亿产业链。

与此同时,湖南省园区产业链发展也还存在聚集度不高、企业本地配套率低、产品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脆弱等一系列问题。在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各园区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实际情况,紧扣重点产业链精确招商,加速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促进园区产业链集约化、差异化和品牌化发展,以高水平产业链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引导入园,动态退出”组合拳,推动产业链由“散”向“聚”转变

要描绘招商规划这张“图”。坚持“招大招强、招特招优”原则,根据各园区主导产业链发展,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民企100强、行业100强和全球细分行业前100位企业,紧盯领军企业、“第二总部”、优质企业,有针对性地构建招商库。

要守好项目入园这扇“门”。鼓励省级以上园区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对标评价招商项目,严格执行入园标准。同时允许发展不充分的园区,如大湘南、大湘西地区园区在承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

要下好项目落地这颗“种”。湖南省招商引资项目普遍存在落地慢、难落地问题。比如,在2018年以来长沙重大招商签约项目中,资金到位率最高的浏阳经开区也只有33%。对此,各园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企业沟通对接力度,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顺利落地。

要打出动态退出这张“牌”。推动土地相对不足的园区由“筑巢引凤”向“腾笼换鸟”转型,逐步淘汰产能落后、与园区功能定位不符的企业,为引进主导产业优质项目腾出空间。

以“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双驱动,推动产业链由“脆”向“韧”转变

摸清湖南省各园区产业链家底,整理急需突破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聚集各方力量攻关。以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链为例,应重点支持芯片、操作系统、存储系统、高端服务器、中间件、类脑神经计算系统、数据处理与无线集成技术、特种传感器计量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

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增加科研经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并购产业链上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省级创新平台。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在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比如支持新型轻合金产业链企业与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中南大学深化合作,支持金霞经开区与国防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军民融合产业。

支持成立产业链联盟和行业协会,建立一批共同投入、共同研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创新合作组织,联合攻克共性技术难题。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通过举办专利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和科研成果搭建“友谊桥梁”,指导和帮助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成果进驻孵化平台。

用“财税支持,金融支撑”两抓手,推动产业链由“弱”向“强”转变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强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打造好“产业新城”的硬件基础。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链,进一步丰富产业链发展基金种类并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基金的杠杆效应,支持补齐短板、重点企业挂牌上市、培育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加快退税和补贴兑现速度,减少等待时间,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企业+风险补偿金”机制,支持园区产业链上优质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探索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合作,拓宽风险补偿金来源渠道。

深化园区与证券公司等平台合作,鼓励和支持具有条件的园内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或短期融资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用于扩大再生产。

构建园区风险投资项目对接大数据平台,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入库,通过精准匹配和推荐,促使风险投资企业高效对接园区培育项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