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区: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 坚持国际标准和黑龙江特色

中国经济导报2019年09月25日09:07分类:新区

哈尔滨新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上,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黑龙江特色,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动力,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全力组织开发建设,努力把哈尔滨新区打造成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哈尔滨新区是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是全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

哈尔滨新区规划总面积493平方公里,包括松北区、呼兰区和平房区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涵盖哈高新、哈经开、利民三个国家级开发区。2018年呼兰的利民区划归松北区托管后,江北连成一体,由原来"三个区域组团发展"调整形成江北一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两区南北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哈尔滨新区发展三年多来,紧紧把握国家赋予哈尔滨新区"三区一极"的发展定位,即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上,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黑龙江特色,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动力,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全力组织开发建设,努力把哈尔滨新区打造成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先行先试,打造省市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哈尔滨新区大力发挥和综合利用国家和省市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先后持续梯次推进了200余项改革,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激发了新动力、注入了新活力、催生了新动能,多项改革在全省全市得到复制推广。

将区级53%的行政权力和55%的公共服务事项下放至街道,并将人员编制同步下放,建立双重管理机制,实现了区街一体化、管理扁平化、运行高效化,有效提升基层街道治理能力。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原分散在7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统一划转、实行集中审批。以"企业办事不出区、居民办事不出街"为目标,全面升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928项政务服务事项中,目前有872项实现网上办理,910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23项实现"掌上办理"。

改革用人制度和招商管理及营商服务体制。全区13个政府部门和4个街道办事处拿出53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雇员制专业人才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7%,本科学历占73%。设置高、中、初三类岗位,以岗定责,以岗定薪。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企业总经理,组建了9个专业化招商及营商服务公司,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的企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支持创新创业专项政策,构筑起"大学大所大企"协同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支持一批双创特色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新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2017年6月哈尔滨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功承办"全国双创活动周"黑龙江分会场启动仪式,展示了创新创业成果,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2019年上半年,哈尔滨新区高标准承办了中国(哈尔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36个高质量海外项目签约落地,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精心构建,打造科研创新机构和现代产业聚集区

哈尔滨新区现有科技研发创新机构270家,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5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及实验室70家;省级科研机构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省级实验室14家;市级科研机构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

通过构建全链条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体系,集聚各类孵化器53个、12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654户,近两年累积新入孵企业736户,出孵企业475户。新区现有"四上企业"744户,入区世界500强企业36家,上市企业49家,国家级产业基地19个。汇聚了高新技术企业491户,占全市69.2%、占全省45.7%。其中江北一体发展区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9户,2019年上半年高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

新区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3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18年,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280亿元,占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1.3%;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实现399.5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市的71.3%。

——招商引资,打造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区

哈尔滨新区积极主动承接并用好省市支持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以产业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施重点企业项目培育计划,分类制定助推政策措施,提升招商、落商、尊商的行政服务,全方位服务企业项目发展,不断激发产业发展的经济活力。同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提升发展质量。2018年以来,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新引入亿元以上项目76个,协议引资额达942.8亿元;2018年重点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4个,完成投资116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13%;2019年重点推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7月份已开复工42个,开复工率为70%,完成投资24.5亿元。

产业项目连年集聚开发建设催生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成为推动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使近几年各项经济指标持续领跑省市,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对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2018年,哈尔滨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8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GDP增速分别高于省、市3.3和2.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2.1和2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6亿元,同比增长10.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新区正以大项目为核心,实施组团式连片式开发,六大功能区建设已陆续启动。其中金融商务中心加快建设,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园已启动建设,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保利文化艺术城、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正稳步推进。

——借助优势,打造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平台

哈尔滨新区借助地理位置位于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联通欧亚与北美的航空枢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蒙古、日本、韩国均处在2小时航空交通圈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这一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坚持把中俄全面合作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新区对俄农业、科技、教育、经贸、金融、人文旅游等各领域合作交流。

目前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成功上线,完成结算金额40余亿元,对俄邮政包裹发运量占全国30%以上。中俄金融联盟成员总数达到70家,跨境金融合作业务金额达到126亿元,首次实现两国金融机构间卢布现钞非边境口岸城市跨境调入,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现有中俄科技合作企业20余家,成功引进乌克兰航空航天用大口径无缝钛管关键技术、俄罗斯3D打印用球形粉末制备工艺、气垫船生产技术,不断吸收俄方科技成果在境内逐步转化。借助中俄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哈科会等活动的开展,对俄经贸、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展现出美好的合作前景。

——依托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哈尔滨新区认真围绕建设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的战略目标,认真挖掘并充分利用区内各种资源,高标准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完善各种旅游设施及旅游景点景区,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利用区域内沿松花江、呼兰河水系形成的丰富的滨水岸线和大面积湿地,打造百里沿江沿水走廊,开发旅游观光黄金岸线和原生态野趣亲水休闲空间,建设夏季避暑度假场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夏季避暑度假旅游业;利用太阳岛雪博会和冰雪大世界的国际知名度和万达文化旅游城及冰雪大世界室内滑雪场馆、冰雕展馆,全年度发展冰雪旅游业;利用哈尔滨大剧院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团体演出及比赛、哈尔滨音乐学院每周音乐会、哈尔滨市华艺舞蹈艺术学校每年一届的"华艺杯"中国·哈尔滨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等演出和赛事,组织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和体育赛事,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发展具有国际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借助区内的太阳岛风景区、东北虎林园、万达文化旅游城、波塞冬海洋王国、哈尔滨极地馆、省科技馆等旅游景区景点和文化科技设施,以及由敖鲁古雅、万达文华、凯宾斯基、希尔顿、香格里拉等星级酒店汇聚而成的全市规模最大的酒店群,不断完善做强旅游基础设施,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新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00亿元。今年已成功举办了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国际轮滑马拉松、麦浪音乐节、第二届哈尔滨新区俄罗斯滨海边区广场舞(合唱)大赛、2019"华艺杯"第十四届中国·哈尔滨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国际公开赛。(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供稿)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