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告知承诺制探索信用监管新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10日09:15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0日电(记者胡洁菲)随着国内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信用监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治理手段,而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措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监管方式,信用监管能够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王伟看来,信用监管已从过去的市场监管领域上升为整个政府监管的基础性机制之一。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不断探索信用监管新路径,实行告知承诺制。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其本质就是以社会信用建设为基础,对传统行政管理理念的突破,也是对原有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

浦东新区从2001年开始就在企业设立登记和开业等审批环节,探索开展告知承诺制度,并逐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扩大告知承诺的适用范围。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把告知承诺作为主要改革方式,并在今年推动了“一业一证”改革,建立了以信用监管为支撑的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制度。

--“一业一证”改革让“证照分离”更彻底

“以开一家便利店为例,过去企业要获得5张许可证,包括食品安全许可、烟草专卖许可、医药器械销售许可等。‘一业一证’改革后,企业在浦东开办便利店,只要办理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即能开展市场运营。企业办证的时间因此大幅缩短。”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蒋红军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一业一证”改革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亮点业绩。除了能够缩短时间,企业所需要提交的资料和要填写的表格也大幅减少。过去开设便利店需要填写9张表格,现在只需1张;过去需要填写313项填表要素,现在只需填写98项,缩减了69%;过去企业需要准备53份材料,现在只需要准备10份,缩减了80%。

据悉,“一业一证”改革作为“证照分离”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是上海市推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推手,体现了政府刀刃向内,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朝现代化迈进的决心。

2015年12月和2018年1月,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浦东新区选取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审批频次较高的行政许可事项,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改革方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照后减证”。

采取告知承诺方式,申请人只需以书面形式承诺其符合审批条件,行政审批机关即可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如果申请人的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也就是失信),审批部门将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记入诚信档案,并给予其相应的行政处罚。

目前,浦东新区已有73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了告知承诺方式。其中,2015年12月启动的“证照分离”改革第一批116项改革事项,采取告知承诺的有26项,占比22%;2018年1月启动的“证照分离”改革第二批改革事项,包括医疗、投资、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商务、农业、文化、旅游等10个领域的47项审批事项,采取告知承诺的有16项,占比34%。除企业许可证办理外,告知承诺在浦东的应用还覆盖了投资建设审批和个人公共事务受理等领域。

--让信用监管成为告知承诺的主要支撑

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指出,告知承诺应该以信用监管为支撑,主要分为审批机关告知、申请人承诺、当场审批决定、后续信用监管等四个环节。

一是审批机关告知。行政审批机关收到申请后,通过告知承诺书,向申请人告知需要具备的条件、标准和技术要求等相关内容。二是申请人承诺。申请人收到告知承诺书,在被告知的期限内,填写基本信息,并对相关内容作出确认和承诺。申请人按照告知承诺书的约定,向行政审批机关提交相关材料。三是当场审批决定。审批机关收到告知承诺书以及相关材料后,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四是后续信用监管。建立申请人、被审批人的诚信档案。被审批人在告知承诺书约定的期限内,未提交材料或者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的,被审批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都有相应的应对举措。

此外,为规范实施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上海在浦东新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注重强化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分别在2004年2月、2009年4月、2012年4月、2017年10月,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本市行政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的意见(试行)》《上海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试行办法》和《上海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在2009年4月制定公布了《上海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样本)》,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制度,明确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的适用范围、办理程序、后续监管等内容。

今年4月,浦东新区还配合上海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上海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办法》(第4号令),这是告知承诺制度的首个创制性地方政府立法,为告知承诺审批提供了法制保障。

告知承诺进一步减少了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办证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所有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较法定平均办结时间缩短了90%,较2017年平均承诺办结时间进一步压缩了50%。

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实行告知承诺后浦东新区办证速度和便利程度都大大提高,“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比如,在劳务派遣行业,把“劳务派遣许可”改为告知承诺,2017年新开设劳务派遣机构较2016年同比增长125%,且运行平稳。

--探索多模型监管模式

上海市浦东新区还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社会力量等,提升信用监管的效率,同时探索实行差别化监管,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日前的发布会上曾指出:“分级分类监管是信用监管最突出的特点。”所谓分类监管,即针对信用状况良好、风险小的市场主体,信用一般的市场主体,以及存在失信行为、风险高的市场主体,采取不同的监管力度和办法。简而言之,就是让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而对于一些非主观故意导致的失信主体,也给予他们机会改正,从而达到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目的。

基于这一原则,上海市浦东新区探索建立了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浦东样本”,其核心内容包括“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的证照衔接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协同监管。据介绍,2017年以来,浦东新区累计开展“照后证前”跟踪检查3.4万余次,发现无证经营并作出处罚500多户次。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姬兆亮指出,“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的重点是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评估进行精准画像,实施分级分类和协同监管。对于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降低抽查频次,做到“充分放手、无事不扰”。

而早在2015年,浦东新区就与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通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部门与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尝试联合惩戒,可以让信用约束的“大网”从政府部门拓展至更为广阔的市场、社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近年来,浦东更是搭建“互联网+信用监管”共享平台,以期盘活大数据在信用监管中的有效能量,并适度开放原本仅限政府内部使用的市场主体信息。以餐饮业为例,共享平台可以通过主动推送、公开餐饮单位的市场主体信息及日常监管信息等方式,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市场选择权。比如,消费者可在“饿了么”“美团外卖”APP上点击“商家营业资质”,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升级传统“人海式”监管模式,浦东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努力建立实时、动态、可追溯的监管保障体系,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扩大食品安全“大数据”整合、应用,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完善现场监管与远程视频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