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蔬菜供销渠道正逐步畅通

北京日报2019年10月11日15:37分类:京津冀

 今年国庆假期,家住大兴区的江女士虽未出游,却依然忙碌。9月29日,她和女儿一起去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买了两件共40公斤张家口市崇礼区的“爱心彩椒”。除去自己吃,他们利用假期把剩余的彩椒送给了小区里的邻居。江女士对记者介绍,“我们从网上看到了崇礼彩椒滞销的消息,希望帮助当地农民,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意识。”

9月25日一早,北京日报客户端就发出了《崇礼4万吨彩椒滞销,销售期仅剩20天,急需北京援手》的消息,互联网、朋友圈竞相转发。媒体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爱心人士、大型商超慷慨解囊,目前崇礼4万吨彩椒已全部售出。同时,在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的带领和倡导下,北京的大型商超和采购商对张家口坝上地区的圆白菜、娃娃菜等农产品进行采购,张家口与北京之间的蔬菜供销渠道正在逐步畅通。

“爱心彩椒”售出上百件

王河是崇礼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在北京新发地从事蔬菜批发生意14年。十多年来,每一个彩椒丰收季,他都会将家乡的彩椒运往北京,有的彩椒由自家种植,有的从乡亲们那里收购。王河坦言,今年算是彩椒行情最差的一年。据介绍,今年崇礼彩椒历史上首次出现大面积滞销情况,滞销量高达4万吨。彩椒滞销,一方面是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售价远远低于市场价。彩椒往年最高价曾达每公斤56元,今年彩椒收购价最低只有每公斤1.6元,而椒农种植成本在每公斤3元至4元,种植彩椒的村民面临巨大亏损。

为帮助农户销售,崇礼区在网上发起倡议,希望北京市民伸出援手,帮助椒农渡过难关。9月25日,北京市、河北省多家媒体转发,北京日报客户端也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

崇礼彩椒售卖定价为每公斤3元(“爱心车队”售价),为了尽快销售滞销彩椒,所以售卖方式定为“以一件为单位售卖,每件20公斤”。王河介绍,9月底北京很多爱心人士到新发地找他买彩椒,江女士便是其中的一员。还有很多爱心人士还给他打电话询问购买事宜,王河说:“京津冀地区,只要不太远的,我都把彩椒给他们寄过去。”

崇礼区副区长陈宗刚介绍,目前,单以件为单位销售的彩椒就达到上百件。这次通过媒体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不单售出了滞销的彩椒,也扩大了崇礼彩椒的知名度,更多人认可了崇礼彩椒的好品质。

北京采购商担当“定盘星”

每年7月至9月是崇礼彩椒的成熟期。这段时间全国普遍高温,而凉爽的崇礼地区适合彩椒生长。因此,这段时间是崇礼彩椒供应北京的最佳时期。

不过,9月份出现的滞销现象也反映出崇礼彩椒的种植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彩椒的种子都由山东的农业公司提供,销售也由山东的批发商负责采购,农户无法参与彩椒定价。

陈宗刚介绍,彩椒销售过程中,崇礼区政府及时将彩椒滞销的消息对外发布,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并主动与商超和企业对接。特别是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受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北京市商务局委托,第一时间与北京物美、家乐福、超市发等3家大型商超、4家农业公司一道前往崇礼,现场就订购了50吨彩椒,这些彩椒已于9月底登陆北京的各大商超。

陈宗刚对记者说:“北京采购商的大批量采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崇礼彩椒确定了市场指导价。随后,市场趋于稳定,彩椒价格稳定在每公斤5元以上。目前滞销彩椒也已基本售完。”

他表示,崇礼处在燕山太行山贫困带,也是农业地区,农业对于当地百姓脱贫至关重要。很多种植户都是靠着勤劳致富。面对滞销的情况,政府应该主动作为,保护老百姓利益。今年的滞销情况中,市场自发的价格机制有一定盲目性。此时,政府调动商超和企业把价格稳定住了。价格稳定后,种植户、中间商、采购商,乃至消费者都受益。他说:“政府发起的采购不到100吨,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推动更多坝上蔬菜“进京”

“10月9日,50吨尚义圆白菜上架北京各物美超市后,1小时便一抢而空。”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秘书长尹作丰向记者发来微信。据了解,该联盟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农业部门联合成立,会员单位达到800多家,旨在推动三地农产品的产销对接。近期,联盟成员企业采购了产自崇礼区的彩椒、娃娃菜,产自张家口尚义县的圆白菜、胡萝卜、银栗南瓜等,总计达到180吨。蔚县2000吨无公害大白菜的销售事宜也在对接洽谈中。尹作丰说:“坝上蔬菜质量好,具备优势,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蔬菜进入北京市场。”

产销对接靠市场也靠协作

晁星

近日,“崇礼4万吨彩椒滞销”的消息引发关注。困境之下,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伸出援手,专门组织多家商超和企业到崇礼田间地头进行现场采购,并计划持续为崇礼彩椒打开销路,尽量让农民的收益多一些。

彩椒滞销,当务之急自然是打开市场。行业联盟牵线搭桥,北京商超和企业集中采购,销路一下子打开了,椒农也展开了眉头。两地互帮互助为人称赞,而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北京商超中,“水果口感”的崇礼彩椒颇有人缘,某家超市采购的1600斤彩椒一天便售罄,场面十分喜人。椒农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各大超市也丰富了自己的“菜篮子”,从互助到互利,崇礼滞销彩椒进京无疑是一个区域协作的绝佳样本。

燃眉之急要解,长远问题也不容忽视。再回头看,此次崇礼彩椒滞销,原因或很复杂,但一个关键因素是,销售链、产业链一直没那么完整。近些年,崇礼彩椒口碑不错,也算是打出了品牌,但销售却比较依赖中间商收购,椒农与合作社和市场对接不足。恰巧,今年彩椒产量陡增,这才出现了“心酸的丰收”困局。因而,在此次帮扶中,除了解一时之困,为崇礼彩椒开辟出新的、稳定的市场,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据悉,一些企业已与椒农签下了今明两年的意向订单,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也与崇礼建立了产销衔接机制。有了稳定的销路做保障,不少椒农又重新燃起了热情和干劲。这或许是此次协作的更大收获。

这也启示我们,京津冀农产品产销协作需要应急操作,也需要常规模式。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80%以上的农产品依靠外埠供应,市场庞大。河北是农业大省,物产丰饶,又与北京地缘相近,正是农产品供给地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协同发展之下,越来越多的河北农产品进京,除了较为常见的瓜果蔬菜,迁西板栗、临城核桃、鸡泽辣椒、平泉香菇等河北品牌农产品,也颇受北京市民认可。期待两地在农产品方面开展更多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供求互动模式,做大、编实京津冀“菜篮子”,如此既能促进河北农民增收,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也能在消费升级大潮下,更好保障北京市民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小“菜篮”承载着大民生。市场之手,配以协同之力,相信彩椒合作的温暖故事在京津冀会渐成常态。(记者 李如意)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