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惠民便企 “可视化”信用变财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14日09:18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武汉10月14日电(记者郑璐 李思远)湖北省宜昌市近年来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牵引,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各领域信用建设。其中,宜昌自主开发的“企业信用可视化工程”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在惠民便企服务领域成效斐然,通过为企业信用“画像”,让沉睡在政府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变成企业融资的重要财富,有力推动了当地信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用档案可视化 为企业诚信“画像”

宜昌市信用办会同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在片区内创新推出“企业信用可视化工程”,把抽象、无形的信用符号转化成看得见的信用二维码,将信用档案、征信报告、信用等级证书等信用档案植入其中,直观、整体地反映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极大方便了市场监管部门审核和消费者查询,也为企业间的商务合作提供了参考和安全保障。

通过打通信用平台数据通道,同时依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信息技术,宜昌归集了企业基本信息、政府监管信息、银行信贷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企业管理信息、市场反馈信息7个方面信息,基本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信息的全部归集。

同时,宜昌委托第三方征信公司为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并实现全覆盖。同时为商家配置“信用二维码”,张贴在门头醒目位置,消费者通过扫描店面二维码即可获取商家信用状况,监管单位和公众也能够获取到企业的互联网信用档案。信用被画成像,诚信度一目了然。目前在宜昌市内三峡物流园、水悦城、解放路步行街,这一方式已实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让沉睡信用变财富

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可抵押物少等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宜昌自主开发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让沉睡在政府各部门的信用信息变成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财富。

借助智慧城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及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成果,采取数据交互等多种方式,宜昌最大限度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将各部门累计的60多亿条数据全部归集存储到大数据管理机构。通过数据清洗技术,为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提供51类数据的接口。

在网上金融服务大厅注册的企业用户,可在线发布贷款需求,入驻该大厅的金融机构,也可在线发布信贷产品。双方信息发布后,平台精准推送信息给对方。金融机构收到信息后,银行通过在线查看企业贷款需求和信用档案,并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优惠比例,甚至为信用优良企业量身打造信贷产品

通过政银企三方合作,宜昌已引进19家金融机构入驻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为其开通服务端口,允许发布信贷产品。同时,签订合作协议,要求金融机构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目前最高可优惠1%),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放贷完成后,金融机构可通过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实时跟踪企业运营状况。当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企业可能出现信用危机后,即时向金融机构发出风险预警,并对企业进行账款催收提醒,保障信贷资金安全,降低信用风险。一旦企业出现违约行为,系统会自动对其进行信用降级,纳入黑名单,在办理融资、招投标、行政许可等过程中将严格受限,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培育诚信市场 惠民便企取得实效

据了解,“企业信用可视化工程”目前已为宜昌3万多家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在三峡物流园、水悦城各商家配置了“信用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企业信用档案,推动了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自2019年2月21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已先后上线政策性“创业担保贷”、招商银行“闪电贷”、农业银行“网捷贷”、汉口银行“市民贷”、广发银行“e秒贷”等5个线上信贷产品和“宜融担”1个线上担保产品。截至2019年8月,已入驻金融机构19家,上线金融产品26个,申请户数已达28259人次,授信、用信金额3.17亿元,放款总额突破亿元。

宜昌市税务局、建行三峡分行在银税互动的合作框架下,建设“金融—互联网—税务”平台,将纳税信用“变现”为银行授信,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寻找优质客户“放贷难”的双向难题,最大力度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2019年1至6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在当地发放纳税信用贷款12.7亿元,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2.25亿元。

在今年4月发展改革委举办的全国信用APP观摩活动暨社会化信用服务现场会期间,经过与支付宝、天眼查等近40家国内知名信用APP同场交流角逐,“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项目进入全国企业类信用APP十强,荣获“优秀创新项目”称号。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