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肥 信天下”成为合肥靓丽新名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16日08:49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合肥10月16日电(记者吴慧珺)合肥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以打造“新合肥 信天下”,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信用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为保障,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使用为关键,以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为重点,全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并探索出了众多信用领域建设的“合肥特色”和“合肥模式”。

2003年,合肥市启动“信用合肥”建设,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诚信政府”“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合肥市荣获国家信用应用十大实践成果奖;7月,合肥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荣获“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示范性平台”荣誉称号;2019年8月,城市信用监测指数跻身全国36个省会、副省级及直辖市第8位;获评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区),社会信用体系进入实质性应用快速扩展新阶段。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合肥市信用体系已形成具有战略视角的良性循环运转系统,“新合肥 信天下”成为合肥市一张靓丽新名片。

——制度保障 绘制“信用合肥”“路线图”

合肥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从顶层设计着眼,用制度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开展。

早在2014年,《合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即印发。这是指导合肥市信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绘制了打造“信用合肥”的“路线图”。

根据规划,到2020年,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有效运行,合肥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用体系建设先进城市。

与此同时,合肥市建立由市长任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任副总召集人,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为办公室单位,市直5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合肥市政府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对工作不力、影响全市社会体系建设工作的单位,在年度专项考核评优中给予“一票否决”。

此外,合肥围绕信用信息应用、信用分类监管、联合奖惩等,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了《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重新评审操作暂行规定》《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管理办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百余个文件,构建政府统筹推进、部门齐抓共管、考核激励并举、资金保障有力、舆论积极引导的信用工作推进机制。

——平台支撑 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

在推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等“软件”建设的同时,合肥还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等“硬件”建设。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利用信息化推动政府工作机制转变,实现了全市信用信息统一归集、集中存储、管理和应用,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一是聚焦信用改革。顺利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市社会法人存量代码转换率100%,重错码率降为万分之0.2。

二是聚焦信息共享。建成以 “一中心、三体系、一网站”为核心的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全市82家司法、行政部门和水电气热通信等公用企业事业单位的信用数据归集,数据总量超过15亿条,涵盖了法人和自然人基础信息、许可资质、评价信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社保信息及其他辅助信息,实现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全覆盖。

三是聚焦信息应用。制定《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应用目录》,推动市直40余家单位,13个县(市)区、开发区在多个事项中查询应用信用数据,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推动信用建设向“开放共享、协同共治”发展。

——精准发力 推进信用惠民便企落地

合肥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上精准发力,自启动“信用合肥”建设以来,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诚信政府”“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等荣誉称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成为合肥市民共识,更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首先,接入政务大厅,推进“应查尽查”。将公共信用信息核查功能嵌入“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管理平台中,行政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审批环节中核查办事信用主体信用信息。截至目前,合肥市政务服务大厅100%接入信用平台;联合奖惩子系统嵌入全市36个部门1359个事项。

其次,助力企业诚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结合全市权责清单,制定《合肥市实施容缺受理型承诺事项清单》,在全市30个单位156项行政审批事项中实施容缺受理,为诚实守信主体提供便利。力推“税融通”、银商合作、信用户“信易贷”、税e融等信用+金融产品,向诚信企业提供融资产品及金融服务,全市发放信用贷款365余亿元。

再次,彰显社会影响,增强百姓信用体验获得感。积极推进信用信息的社会应用,将信用塑造成市民便利生活获得优惠的通行证。开启“信用+阅读”公益借阅新模式,促进“诚信文化”蔚然成风。在旅游景区推出“诚信菜单”,让商家诚信经营,让游客明白消费。推出“道德贷”等信贷产品,将相关政府部门授予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的道德模范纳入信贷范畴,提供免担保和抵押等优惠措施,真正让“有德者有得”。

——探索创新 打造信用合肥新亮点

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合肥以探索创新的勇气,促进信用建设工作向社会各领域全面延伸,走出了众多信用领域建设的“合肥特色”和“合肥模式”,为各地信用建设的探索实践提供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打造诚信招采“合肥模式”。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合肥市建立了以信用为核心的全流程、闭环式新型监管机制,形成“商务+技术+信用”的特色评标体系,将行业主管部门的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到评审规则中,对信用评价好的企业予以技术标加分和商务标折价的优惠。在全国首创将企业征信记录引入项目审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的“合肥模式”上榜“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二是“易贷通”开创农村信用贷款新模式。长丰县以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济主体为突破口,打造集“一库、一网站、一平台、一应用”于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服务平台,全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评价方法,设计完整的信用评价模型,开发针对诚信农户、农企的易贷通、好人贷等金融产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申请、审核、放款一站式网上信贷服务,开启了“互联网+信用+贷款”的应用模式,累计放款超过10亿元。

三是首创诚信菜单推出诚信公示。肥西县以餐饮业为突破口,推出“诚信菜单”,对三河古镇景区所有的菜系设置了明确的价格和计量标准,要求景区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做到价格不超上限,用料不低标准,从源头上坚决杜绝缺斤少两、坐地起价等现象。同时,推出“诚信公示”,囊括了景区所有关系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项目,让广大游客在三河能吃得放心,玩得舒心。此外,三河古镇还加强社会监督,制订了诚信曝光制度,形成完整的诚信记录、评价和奖惩机制,设立景区“诚信曝光台”和“诚信红榜”向社会公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