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中:打造百里示范廊带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16日09:58分类: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曲翔 王晓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从今年5月起,山西省晋中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寿阳、榆次、太谷3县(区)着力打造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为下一步在全市全面铺开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

寿阳县平头镇山底村位于鹿泉山省级森林公园区域之内,群山环抱、环境宜人。今年,山底村借助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的契机,大力改善村庄环境,拆违建、清垃圾、改厕所、铺管道、栽树木,并将常年废弃的老宅翻修一新,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寿阳县平头镇党委书记张永宏介绍,下一步,山底村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干净整齐的人居环境,古朴美丽的村宅民宿,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康养项目。曾经的断壁残垣将成为聚宝盆,绿水青山也将变成金山银山。

此外,为了推进乡村环境治理规范化、标准化、长效化,晋中市推行网格化管理系统,划小责任范围,建立以市场化运营为主体的乡村卫生环境保洁体制。如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污水站,将村集体机动地承包给养殖户做鱼塘,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养鱼,由养殖户承担污水站运行费用,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村集体经济负担。

以示范廊带建设为契机,乡风文明建设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各家各户门口都挂着一块“美丽人家”的牌子,有的人家牌子上有三颗星、有的有四颗,经介绍后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晋中市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在全市开展了星级“美丽人家”创建行动,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崇德向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域美、持久美、内在美、发展美、制度美”。

晋中市在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中,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但要一步到位”的原则,通过拆违治乱、配套上下水、垃圾分类、改造厕所、治理污水等途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目前,晋中市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的首批10个示范村均已实现了环境整洁、饮水便捷、村容美丽、村庄披绿。

——创新思路让产业更加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晋中市通过创新理念、改变思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农业农村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榆次区东赵乡石羊坂村曾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小山村,村民尝试过种果树、养羊,但因水源等问题都没有成功。2004年,石羊坂村通过发展集蔬菜—养殖—沼气—棚面集雨旱井“四位一体”的温室大棚,让村民的住宅与大棚相连,生活和生产相连。农户在大棚中养猪、种菜,猪粪用来发酵沼气,温室外的集雨旱井用来浇地,不仅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更促进了大家增收致富。

今年开始,石羊坂村探索对旧棚进行农产品和技术升级改造,将温室“南果北种”“鱼菜共生”作为产业发展新方向。

在村支部书记边旭东引领下,记者走进了升级改造后的温室大棚,惊奇地发现百香果、火龙果这些南方水果正在北方的温室大棚里焕发着勃勃生机;另一个大棚内,一群罗非鱼苗在池中翻腾,鱼池与无土栽培装置相连接,池水用于灌溉,之后对排出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再重新引进鱼池,形成了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边旭东表示,全村现在共有88个大棚,目前每个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收入三四万元,预计改造后采用“南果北种”“鱼菜共生”的模式收入可提高到六七万元。

此外,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沿线的各个示范村,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深挖发展潜力,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太谷县小白乡沙子地村被誉为中国枣乡,是壶瓶枣原产地、国家地理标识认证保护地。小白乡人大主席师尊宇介绍说,沙子地村处于小白乡丘陵山区,气候和土壤最适合种枣。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枣,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

种红枣增了收,也还是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要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必须采取精深加工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同样是种枣,延长产业链就能让红枣身价倍增。

沙子地村包村干部杨麟凯指向该村万亩红枣园对面的兴谷枣业说,这家企业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红枣的深加工,生产如红枣冻干产品、枣夹核桃、枣蜂蜜等,线上与阿里巴巴、乐村淘等电商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兴谷枣业还吸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增进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晋中市涌现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位于榆次区北田镇杜堡村的晋中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当时,原锦纶厂职工程永翔下岗后承包起杜堡村500亩弃耕地发展核桃产业,并自主选育出抗冻抗晚霜核桃品种“林核1号”,亩产300公斤以上,是山西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优质品种。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林果丰联合起周边的合作社共同创立了晋中林沃丰联合社,目前已经发展了146家合作社,联合经营了10.06万亩土地。

程永翔的儿子程子昂原本从事媒体行业,几年前,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种核桃的接力棒,由一名城市白领转变成“新农民”。随着对农村的了解逐渐深入,程子昂发现晋中市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放弃城市生活投身农村事业。为了让青年“新农民”们加深交流、增进合作,2018年,程子昂牵头组建了“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成为全国首个青年农民联合会,并与欧盟青年联合会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

程子昂表示,下一步,青农联将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双创园区”建设,带动更多有志青年回到农村、留在农村,为农村发展带来新活力、新思路和新技术。

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优秀的基层干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和有力保障。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就是坚持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引领农村振兴的路子。

建国70年以来,张胡村只有4任党支部书记。现任职24年的村支书张爱茂,为了发展村里经济、提升村民收入,从九十年代起就开始走访全国多地学习取经,带领全村探索了温室水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工厂化育苗、乡村旅游等发展方向。目前,张胡村实现了“户均一套高效棚、人均二亩优质果”,村民收入越来越高,幸福感越来越强。

为了激励乡村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今年,晋中市出台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按照该政策,张爱茂将享受到事业副科级工资标准待遇。他表示,这给他带来了更大的鼓舞,将来更要全身心扑在村里工作上,带领村民们兴产业、谋发展。

晋中市委书记赵建平表示,打造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是晋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一个个“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成”的示范点,不仅有效推动了榆次、太谷、寿阳3县(区)乡村振兴,也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趟出了路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