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擦亮“信用温州”金字招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18日09:27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杭州10月18日电(记者吕昂)今年以来,温州市进一步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力度、探索信用创新应用,信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城市信用建设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截至上半年,“信用温州”网累计访问量达到8519万次,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累计达到1381万次;信用业务协同基本实现“市县全贯通”,市县两级6703项审批事项全面建立信用核查机制;“信易贷”全面推广,各类金融机构为近7.59万个守信主体提供近54亿元的免抵押信用贷款产品,有效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信用温州品牌进一步打响。

——搭平台、推应用 温州加速完善信用生态

搭平台,夯实信用建设基础。温州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率先在信用信息领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市域范围内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户籍人口五类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制定严格的信用信息分类和查询管理办法,在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开发数据接口、开通内网查询账号和互联网“一站式”查询服务等,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有效破除县区间、行业间信用数据区域壁垒。目前,该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已经为全市企业法人31.7万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法人1.4万家;个体工商户58.9万家,户籍人口826.1万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共归集359类5800多万条信用信息。

强联动,推进信用业务协同。目前,温州市县两级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社保医保、产业政策兑现等22个自建业务系统已全部接入省公共信用平台,在审批服务、行政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政务事务等事项中全面应用公共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业务协同应用“市县全贯通”。

重奖惩,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温州编制印发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清单、信用承诺清单和信用分类监管清单,积极探索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出台清单明确22类信用联合奖惩对象、41个部门100多项联合奖惩措施并率先在行政审批领域实施,要求部门对守信主体采取优先办理、容缺受理等激励措施,对列入信用“黑名单”的失信主体从严审核相关申请、依法依规落实信用惩戒措施。市县两级部门在办理各类行政事项中已累计实施信用核查8万余次,并根据主体信用状况积极实施信用分类监管、落实。

推应用,探索守信激励试点。温州以“信易贷”为重点,加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力度,推动“信用有价”在温州落地。该市将与企业融资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为金融机构提供网页查询、开通平台账号、开发数据接口等多种形式的查询渠道,全面推广建立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和人行征信信息“双查询机制”。通过深挖数据价值,引导金融机构向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授信条件的对象提供优惠便利的融资服务,既降低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成本和信贷违约风险,又简化了审批流程,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全市40多家商业银行、21家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市信保基金、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各类金融机构开设查询账号,累计提供信息查询服务260多万次,有效满足了金融机构数据共享需求。

——强联动激发用信主动性 多场景增强守信获得感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温州注重协同联动机制建设,增强多元力量主动性,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推进。

一是政府内部实现协同,通过打通信用信息平台与各地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主动推送、自动核查行政相对人的信用状况,由各地各部门依据《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和《温州市信用联合奖惩对象清单和措施清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

二是城市内部实现协同。温州市着重构建信用建设联动机制,通过部门联动、行业联动、区域联动等,从不同角度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信用建设中来。以行业为例,先引领行业协会内部建章立制,再由行业协会牵头通过开展评比等形式,挖掘成员单位的诚信事迹并进行宣传,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信用建设。

三是城市之间实现协同。温州与丽水、义乌签订《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建立以联合奖惩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信用体系,打造跨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典范。去年还与上海嘉定区签署了《温州嘉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信用温州嘉定”品牌,双方在区域整体信用制度框架、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动奖惩、信用信息共享共用等方面开展合作,为优化两地信用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完善信用机制建设的同时,温州还注重信用应用场景开发,增强公众守信获得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信用信息能够通过多个渠道实现不同领域的共享共用,信用产品和用信场景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使信用的潜在价值得以不断释放。通过不断整合政府、市场等方面的信用信息,给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使企业能够从中受益。

温州还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和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双查询”机制,从开账户登录查到直接将已经主体授权的信用信息推送至银行,参与信用评价结果计算,创新推出了“信易贷”“快易贷”等信用贷款产品。这些产品将政府、银行、企业联系在一起,探索出了新的纯信用贷款的模式,也促进信用优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除金融领域外,温州市还将信用运用到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对信用达到一定标准的社会公众在交通出行、医疗服务、图书借阅、外出旅游、行政审批等诸多场景实施守信激励,享受绿色通道、免押金、打折优惠、先享后付等实惠和便利,使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守信的好处,使更多市民知信、守信、用信,信用环境不断改善、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

——三个“有”化解信用建设推广“痛点”

信用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涉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等五类主体,以及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四大领域,仅温州市信用工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有57个部门。信用信息的归集应用、信用监管工作开展、具体领域的信用评价等工作都需要相应的部门配合推进,部门的对接、协调任务十分繁重。

针对这些“痛点”,温州市通过三个“有”来进行化解。“有机制”,从健全信用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入手,形成了领导小组抓总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进、县(市、区)信用办主抓区域信用建设、信用协会广泛发动参与的四级协同推进机制。“有目标”,制定温州市信用建设专项规划,分解梳理形成每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每年年初印发年度信用建设工作要点,并逐一分解落实。“有考核”,将信用建设工作融入市政府考绩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督促各地各部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共同推进温州信用建设。

温州市信用办表示,下一步首先将深化信用监管应用示范试点,推动联合奖惩落地。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全面推进信用业务协同工作。将信用信息核查作为部门业务办理的必经环节,在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国家工作人员招录、表彰奖励等事项全面应用公共信用信息,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其次,拓展“信易+”产品,切实增强守信主体获得感。进一步深化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以温州“个人诚信分”为载体,积极拓展“信易阅”“信易贷”“信易租”“信易游”“信易医”等“信易+”项目应用场景,在图书借阅、交通出行、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医疗服务、住房租赁等民生服务领域,为信用优秀对象提供免交押金、先享受付、绿色通道等信用惠民措施,实现“信用有价”在温州落地。

第三,推进行业协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以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契机,探索开展行业协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通过建立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制定行业协会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和归集办法,客观、公正、规范地归集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信用信息,开展行业协会信用评价,推动民营企业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