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凝心优化营商环境 聚力建设“一城一带”

贵安新区报2019年10月18日12:30分类:新区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设立以来,特别是践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总体要求以来,贵安新区立足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出台政策举措,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尊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城一带”建设持续推进。

今日起,本报将访部门、走园区、进企业,报道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作出的努力,呈现的亮点,取得的成效。

全员上阵招商、科学管理推进项目建设、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提供“保姆”式服务、“五子”工程全面照顾群众企业日常所需所求、审批提速让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正是这些举措的接连出台,贵安新区的市场活力不断得到激发、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群众企业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为“一城一带”建设汇聚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全员上阵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北京、上海、深圳、青岛……近期以来,新区主要领导挂帅率队走出新区,用“走出去”促进“引进来”。

今年5月,新区重构招商工作体系,进一步理清招商工作思路,旗帜鲜明地提出不允许招引低投资强度项目、不允许出现补贴“倒挂”、不允许先补贴后投产“三个不允许”的底线原则,明确以高新产业为主、以实体经济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高税企业为主、以龙头企业产业链招商为主“五个为主”的主攻方向,出台《“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若干支持措施(试行)》,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流程、考核评价、专班管理、经费管理等,形成“1+N”制度体系,使招商引资工作规范有效推进;建立了以从各单位抽调的41名精干干部组成的新区招商办和招商一站服务中心为统揽,8个重点行业招商办公室和主体功能区(园区、乡镇)为支撑的招商组织架构。

截至今年8月,新区领导干部共外出考察拜访147次,接待企业352次,洽谈项目276个,签订框架协议28个,合同协议12个,落地项目4个,上半年新增省外到位资金85亿元。在今年数博会上,贵安新区成功签约“中国体育云”、香江控股集团贵安科创中心等32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700多亿元。8月3日,新区2019年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1个、总投资约135亿元;2019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贵安产业对接会上,贵安新区与8家企业签署总金额达到126.4亿元的合作协议。

科学管理 在建项目快速推进

夜幕降临,华为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依然忙碌,工人们借着月光和灯光井然有序地施工。

科学的管理模式是推进项目建设的诀窍。

新区全面引入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细化项目全关节管理工作,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动态跟踪管控机制,高效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

在中国(贵安)苹果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将项目分场平回填工程、主体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和手续办理、专用变电站工程3个子项目,分别建立标准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WBS,跟踪明确责任到相应的组织、部门和岗位,对外落实苹果公司及其合作方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到位,对内压实压细到每个责任单位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落实周报、场平施工日报制度,周期性检查核对项目实施状态及时纠偏,通过建立电话会议例会机制及时协调突发问题。

据统计,今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79个,上半年已开工项目131个,入库128个,已开工项目入库率97.71%。

“保姆”式服务 企业安心发展

今年上半年,贵安综保区(电子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14.08亿元,完成税收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44.80%。富士康生产手机1830万支(其中华为手机1720万支)、同比增长14.6%,浪潮生产服务器4.02万台、同比增长10.7%。

企业的不断壮大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新区“保姆”式服务也不可或缺。

近年来,新区始终坚持当好企业“保姆”,打出服务“组合拳”,突出问题导向,为企业把脉问诊,帮项目排忧解难。新区以经济运行调度为抓手,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任务进行分解,及时掌握运营情况,确保各园区板块、重点项目完成计划指标;积极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座谈会,采取政企面对面的形式,了解梳理并帮助企业解决存在问题。

同时,新区营商办充分发挥“报警器”职能,随时提醒监督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做到既“管得宽”又“靠得住”,立足于企业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急所忧”,切实解决企业的场地、资金、生产、用人招人等方方面面的困难,让企业心无旁骛,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五子”工程 贴心服务群众企业

“今年上半年,通达智慧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新业务。公司研发的新产品‘高校网上事务大厅’已与贵州理工学院达成合作协议。”贵州通达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强勇说。

于2016年落户新区的贵州通达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能够在3年时间内实现快速成长,与新区“五子”工程的帮助分不开。

师生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活跃的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创造性推出“五子”营商环境工程,通过技术赋能(车子)、空间赋能(房子)、资本赋能(票子)、生态赋能(台子)、人才赋能(才子),支持入孵企业创新创业。

经过不断努力,“五子”成效凸显。才子:推进贵州师范大学与NIIT学院合作,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贝格大数据合作,共建大数据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房子:落实花溪大学城高校师生落户政策,已兑现9批次928人,兑现资金4700万元;车子:开通“人才服务专线”和“夜间专线”,解决贵阳至花溪大学城跨区域上班的交通难题,为员工上下班提供便利;票子:“大数据十条”已兑现企业27家兑现资金2900余万元,双创资金扶持累计兑现8批涉及144家兑现资金1100余万元;台子:成立花溪大学城企业人才市场,定期组织召开企业招聘会,为企业人才输送搭建平台。

审批提速 市场主体不断增多

“新区审批服务不仅简单快捷,而且服务态度也非常好。”近日,来自花溪大学城的居民古培超,在拿到大学城地区首张《贵州省小餐饮登记证》后激动地说。

企业群众的满意是新区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放管服改革上大胆探索,构建行政审批“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和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双轮驱动改革新模式。

新区推出“集成套餐服务”,个性化定制开发具备“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流转、一个平台审批”功能的业务模块,实现“窗口统一受理、平台自动流转、信息实时推送”的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

新区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在28家单位全面清理精简各类申请资料、证明材料,取消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共清理出证明材料460项,取消109项、保留223项,精简各类材料30%以上。

新区还创新开展“企业开办时间最多不超过3天”改革,构建“优化重构审批环节、压缩注册登记时间、压缩公章制作时间、压缩申领发票时间”改革模式,将企业开办必备环节精简为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备案、初次申领发票3个环节,开办时间不超过3天。

贵安新区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新区新增市场主体2354户,新增注册资本2551810.91万元;新增内资企业1238户,新增注册资本1780400.77万元;新增外资企业1户,新增注册资本100万元;新增私营企业56户,新增注册资本759134.34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003户,新增注册资本10435.8万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户,新增注册资本1740万元。(郑芹)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