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自贸片区观察】加快改善软硬环境展现“连云港探索”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20日15:46分类:自贸区

新华财经南京10月20日电(吴琼)18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恳谈会暨央企经贸合作交流会,积极推介连云港抢抓自贸区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软硬环境改善推动改革发展的新做法。此次活动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1288亿元,其中连云港市开发区新建中远海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12个项目进行台上集中签约。

据了解,连云港自贸片区开发区区块不等不靠、主动探索,启动编制发展规划,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金融财税、人才引育、服务贸易、行政审批、综合用地等方面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以投资强度、单位税收、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指标为标准优化完善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良好进展。

——全力强化项目招引

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区,关键环节就是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吸引投资、集聚资源,实现动力叠加。

连云港市开发区在明确申报片区的四至范围和面积前,就开始摸排申报片区内企业经济指标、进出口额、技术创新成果等基本情况。结合该区产业特点及企业发展需要,梳理了涉及转变政府职能、投资、贸易、金融、税收、人才与知识产权等方面共44个事项,报连云港市商务部门综合统筹,积极向上争取。

8月20日,连云港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目前,连云港市开发区已开展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保税维修业务,未来将积极拓展高端装备绿色再制造业务。同时强化招商引资,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4个项目落户开发区自贸试验片区。

连云港市开发区发挥大项目引领作用,围绕“三新一高”主导产业,以大项目带动引领,不断延伸拓展上下游领域,形成集聚效应。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打造中华药港、大科学装置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吸引国际资本、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入驻,为项目孵化成长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发挥服务吸附作用。加快组建一批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搭建政府和企业、业界和学界的桥梁纽带,更好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助力产业健康、有序、集聚发展。

——推进多部门联合验收

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开发区板块针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节繁多、程序复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按照“集中受理、联合勘验、联审商议、联合审查、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推进规划、建设、人防、环保、消防等联合验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张清单定标准,一个窗口收材料。整合汇总各个专项验收环节,制定统一的验收条件、验收程序、申报材料及现场核查标准,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向联合验收窗口提交验收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窗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审查符合条件的,与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上门验收时间。

一次上门管验收,一份报告出意见。组织相关人员集中一次上门进行联合验收,合格的由验收人员在《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意见表》上填写验收意见并签字确认,不合格的要对发现的问题分别列出强制性整改意见和建议性整改意见,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验收全部合格的建设工程项目,各相关部门统一在《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意见表》上盖章确认,并于1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法律文书,由联合验收窗口统一现场发放或邮寄送达建设单位。

通过整合专项验收为联合验收,进一步确保项目按规范标准建设投用,切实避免了“规划验收时改为绿地、消防验收时改为水池”等投机取巧行为。改分头验收为一次验收,有效破解了申请材料重复提交、互为前置和企业多头准备等一系列问题,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通过材料一次受理、现场一次验收、问题一次告知等,建设单位可进一步精简提交申请材料,验收效率显著提高。

——设立审批直通车

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开发区板块聚焦投资审批“一长四多”问题,通过设立投资项目审批直通车,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冗余材料,实现了全链条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投资更加便利化。设立审批直通车,变“多头跑”“重复跑”为“跑一窗”“跑一次”。对企业而言,只需一次提交齐备相关材料就可坐等全套审批手续办结,实现了少跑腿、好办事。需要准备的申报材料也更加简单,从企业设立、工程报建到权证办理全过程平均只需提交材料32件次,较改革前压缩近90%,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成本。  

审批更加规范化。通过编制标准化清单,将审批环节、审查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依据、投诉监督电话等内容全部进行规范公开,做到一表清、一图明,让企业看起来明明白白、办起事轻轻松松。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权,实现了同标准办理、无差别服务。 

办事更加高效化。一窗通办切实避免了审批过程中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窗口不仅要负责集中受理,还要负责对后道所有审批环节的跟踪督促,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的压力传递来确保审批快节奏、满负荷。当前区内开办企业(包括注册、办税、刻章、开户)平均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平均办理时限2个工作日、施工许可平均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