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赋能精细化管理 伊泰化工降本增效创新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23日08:42分类:能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视频由伊泰化工提供)

新华财经呼和浩特10月23日电(记者黄晓兰)距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区100多公里的杭锦旗,在地图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但在这片土地上矗立着一座拥有全国领先煤制油及精细化工技术的工厂——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然而,工厂建成时逢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国际油价低位徘徊、成品油及化工产品市场跌宕起伏的黯淡时刻,从试运行开始便陷入亏损。伊泰人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斗志,一场降本增效的攻坚战在这里热火朝天地拉开了序幕。

伊泰化工

伊泰化工董事长刘尚利介绍说,通过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降本增效,从年初以来综合成本降幅达到2亿元,工厂已经实现扭亏为盈,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利润1.2亿元。

伊泰化工于2009年10月29日注册成立,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锦泰精细化工园,注册资本59亿元人民币,隶属于内蒙古伊泰集团,负责杭锦旗精细化学品项目的运营。杭锦旗项目总投资168亿元,2013年开工建设,2017年9月进入试开车阶段,2019年1月正式投产。

目前工厂的生产成本已从2018年平均4838元/吨大幅降低至4100元/吨,预计到今年底生产成本将进一步控制在4000元/吨左右。

伊泰化工2

多措并举促降本

由于原料煤成本约占工厂总成本的30%,因此降低原料煤成本成为了伊泰化工降本增效行动中首当其冲的战略高地。伊泰化工副总经理苏占明介绍说,伊泰化工实施了专项原料煤配煤计划,在满足工况的前提下,通过反复试验以寻求比煤耗、比氧耗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选择最适合的配比将5300-5500大卡的高热值煤炭与4200-4300大卡的低热值煤炭进行混合。由于两种煤炭品种的价格差距高达160-170元/吨,通过配煤大幅降低了成本。从3月份以来工厂已使用23万吨性价比较高的配煤进行了掺烧。

除原料煤外,化学药剂和合成催化剂在项目运行总成本中占比不小,因此在降本增效行动中成为了重点攻克对象。通过优化采购价格和定额管理合理降低化学药剂消耗成本;在不影响装置负荷的前提下,调整FT合成催化剂还原与加入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催化剂消耗,催化剂使用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单耗下降了20%。

汽电平衡也是降本增效行动中的重要举措。伊泰化工调整蒸汽管网的平衡及汽轮发电机的负荷,确保蒸汽管网无放空,降低高压蒸汽消耗,同时提高自发电量,通过增加自发电、减少外购电费用以及减少高压蒸汽消耗降低燃料煤费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苏占明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去年产出1吨产品需要消耗燃料煤0.87吨标煤,今年只需要消耗燃料煤0.69吨标煤。外购电占总耗电量的比例也从去年的60%降低为40%,极大地节省了支出。”

此外,伊泰化工通过制定更加精密的年度消耗定额、提高标准化检修及计划检修准确率等方式,达到降低检维修费用的目的;并通过优化工艺操作、技改技措,解决高负荷运行瓶颈问题,使气化炉高负荷运行,实现气化产能提升和整体负荷提升。

凝心聚力谋发展

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苏占明说,杭锦旗项目的很多管理及操作人员是从伊泰的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中历练出来的精兵强将,凭着实践中千锤百炼淬炼出的经验将杭锦旗项目的运行负荷逐步提升至满负荷临界,远高于业内同类型项目。

据了解,伊泰集团总部制定专项奖励办法,降本实际效益按照10%-25%进行计提,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算成本,班班有成效”的局面。员工积极投身到降本增效工作当中,不断增强降本增效的责任意识,积极提出了多项降本增效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33岁的湖北人陈意恒是气化车间工艺副主管级工程师。专项奖励办法公布后,他所在的气化车间掀起了新一轮技术创新、严控成本、力保工况的风潮。

陈意恒告诉记者:“我们用的是粉煤气化技术,可使用的煤种比较宽泛。从理论上讲,不管什么样的煤,只要能产出一氧化碳和氢气就行。之前用的是红庆河的煤,价格比较高。我们就想,能不能使用热值较低、更加便宜的煤作为原料。如果出气效率不差,那能省下不少钱嘞。”说干就干,陈意恒所在的团队马上行动起来,在杭锦旗周边寻找适合用于配煤的原料,最终锁定了距离项目所在地100多公里的正际煤矿所产的煤炭。

“确定了配煤的原料之后,我们就开始试验配煤的比率。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必须很小心谨慎地进行配煤,从10:1的比率开始,慢慢增大低热值煤的占比,最终确定配煤比6:1时能达到经济性和出气率的最佳结合。”陈意恒笑着告诉记者,“一开始配煤的时候,心情特别紧张,害怕配比不合适影响航天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后来运行效果良好,我这心也总算放下了。成本节约了,我们的工资也高了,比之前涨了30%,大家越来越有干劲。”

和2016年才进入伊泰化工的陈意恒相比,45岁的热动车间主任郭光算是伊泰化工的“老人”了,亲眼见证了工厂从前期筹备、设计、工程建设、试车到投产的发展历程。在发电机组轰鸣的车间内,郭光告诉记者,他带领团队通过多种举措促进汽电平衡,每月能节省1000万-1200万元,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郭光介绍说:“近三个月我们将每千吨蒸汽的耗煤量从2018年的平均101吨标煤降至94吨标煤。汽电平衡节能项目实施以来我们也在不断地摸索,降下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起初我们定出了煤耗指标,主操要调整燃烧,风和煤的配比要在最佳区间,风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大,空气过量热量被带走了;如果太小,又会导致燃烧不充分,煤烧不尽随炉渣一起排掉了。负荷变动主操要不停地调整燃烧工况,最多的时候,一个班(8个小时)下来调整了十多次。”

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一线员工使出浑身解数,自创了多种实用小技巧。负责污水处理的工艺副主任王晓虎说:“为了节约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必须实时了解水质的情况,这样才能相应进行药剂投放,在保证水质稳定的同时不浪费化学药剂。由于各方面原因,实验室每天只能做一次水质检测。我们发明了一个小办法,就是在除硬单元采用碳酸钠溶液撒白的办法,随时判断水中硬度变化,调整除硬药剂的投加剂量,并在水池中悬挂铁片,长期积累腐蚀与结垢数据,优化工艺指标。”

高瞻远瞩筑基业

在车间结束了对一线工人的采访后,记者乘车离开厂区时已是黄昏时分,高耸的费托合成塔以及纵横交错的巨大管线开始亮起灯光。远远望去,整个工厂似是辽阔草原上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

伊泰化工副总经理何斌感慨道:“2002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但是伊泰集团的战略布局已经开始了。公司管理层认为不能只做煤炭的开采、运输和销售,必须往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向发展。当时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正在研究煤制油的技术,伊泰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谁也不知道技术研发能不能成功。”

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煤制油技术研发成功了。2006年,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顺能源有限公司6家股东组建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所掌握的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处于领先水平。

伊泰集团在2006年投资兴建了准格尔旗大路16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该项目设计产能为,一方面检验间接液化技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培养熟悉工艺流程的技术员和操作员队伍。通过大路项目几年间的稳定运行,技术和团队逐渐成熟,2013年投资168亿元的120吨/年精细化学品示范项目终于在杭锦旗破土动工。

2017年9月,杭锦旗项目开始试车,2019年进入正式投产阶段。2018年,产量89万吨;2019年产量预计在113万-115万吨。

到目前,伊泰集团已投入1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煤间接液化技术研发、实验室中试及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了从技术研究、工程设计、专业人才储备、催化剂产品生产和大型化工装备制造的产业化支撑体系。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