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强化信用应用打造“最讲信用城市”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25日08:29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杭州10月25日电(记者吕昂)作为国内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杭州近年来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心加快从平台建设向信用应用转变,在多项探索实践中突出政务用信,发挥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惠民便企服务的作用,努力将杭州打造成为“最讲信用的城市”。

--强化政务用信 多维度串联信用场景

从2016年起,杭州就建立了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记录的工作机制,并实现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和评优评先事项的全覆盖。2019年,在认真梳理44个国家联合奖惩备忘录的基础上,印发了《2019年度杭州市联合奖惩清单》,明确30个部门301条措施。

一方面运用嵌入式调用技术,建立信用应用系统。以“惩戒对象,惩戒部门、办事事项、惩戒措施”的四统一为原则,将信用核查嵌入部门业务系统,形成面向政务领域的大数据信用监管服务,实现信用平台无形化应用,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落实信用“531X”工程,实现政务用信业务协同。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信用“531X”工程,探索把信用作为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容缺受理”、推动“并联审批”的重要依据,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现信用业务协同。截至目前,杭州市24个系统1976个事项已开通并上线了信用业务协同,累计核查27000余次。

在城市信用分机制创立方面,杭州也是“一马当先”。2018年11月,杭州正式推出城市个人诚信分——钱江分。钱江分包含基本信息、遵纪守法、社会用信、商业用信、亲社会行为五个维度,覆盖在杭州工作或生活且年满18周岁的市民。市民可在杭州市民卡APP、信用杭州APP、杭州办事服务APP、服务厅柜面及自助机、华数4K终端、市民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通查询钱江分。

目前,已有超过81.58万人主动授权开通钱江分2.0,上线应用场景10项,涉及医疗卫生、交通出行、住房租赁、旅游生活、商业购物等公共服务及便民生活领域,使用次数达575.06万人次,创新了“信用+互联网+场景”的惠民应用模式。

此外,杭州还积极拓展“信易+”系列场景。该市通过网站、APP和现场查询窗口建立了线上线下的信用信息公示和查询渠道,查询服务总量达2088万次,让社会各界能够了解信用、关注信用。同时,积极将信用分与公共服务、社会生活相结合,探索城市信用分(钱江分)与市场信用分(芝麻分)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让信用“红利”能够惠及全市市民。目前,已开通“信易+”系列应用27个,累计惠民便企金额超过100亿元。

--夯实用信基础 让信用成为城市“财富”

杭州信用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首先来源于平台基础扎实,信用数据丰富。早在2008年,杭州就启动了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经过七期项目建设,目前平台功能基本稳定,政府部门认可度高,数据归集渠道通畅。截至2019年5月,该市已累计归集了55家政府部门、14个区、县(市)和相关公用事业单位494类5587项19亿条信用信息,涵盖2900余万份自然人信用记录和180余万份法人信用记录。

同时,得益于政府带头用信,百姓对信用的感知度日益增强。目前,杭州已经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补助、评优评先使用信用记录的部门和事项全覆盖,每年涉及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近20亿元。随着当前惩戒措施与激励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社会大众已经越来越感知到信用的重要性。截至2019年7月底,杭州已接收并处理各类信用修复212起,异议处理40余起。

此外,杭州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了市场分和城市分的融合发展,应用覆盖面广。在杭州同一应用场景,市民既可以选择使用“钱江分”,也可以选择使用“芝麻分”,实现了人群覆盖的互补、信息差异性的互补。同时,“钱江分”和“芝麻分”的共存,也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老百姓在用分、查分的过程中,相互比较,进一步提升了两个分数的公信力,也让信用第三方服务市场更加活跃。

有赖于坚实的用信基础,杭州近年来聚焦守信激励和便民惠民,推出了一系列应用场景,努力让信用成为杭州市民的一种“财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信用“财富”让生活更便利。让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价的财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目的和首要任务。例如钱江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找准了老百姓“就医难”的痛点,通过信用实现了就医看病“最多付一次”,就医时间平均缩短1个小时,11家市属医院从开展舒心就医前的127个收费窗口,减少到目前的57个窗口。“信用+医疗”的模式也让公众在就医效率提升中切实体会到信用带来的获得感。

线上线下融合,让信用更好用。“信用+互联网+场景”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渠道,让杭州市民简单用信、处处用信。线上,市民可在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开通查询信用分和信用记录,享受惠民应用的一站式服务;线下,市民在医院、校园、停车场、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创业园区、办事大厅等市民主要场景,体验全生命周期的便捷服务。基于场景的便利,公众对信用场景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用信频率日渐增加,用信意识也显著提升。

--制度护航 让用信更放心

让全社会扩展用信场景、让公众能安心用信,离不开规范严格的制度保障。据介绍,杭州以《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为核心,从鼓励用信和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持续优化信用信息在政府、社会、商务等领域的使用规范。

其中,2018年出台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行政性激励措施4类、行政性惩戒措施10类,并对市场性联合奖惩的范围、内容和领域进行了指导,为信用信息在各领域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该市还每年调整和印发《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分类等级管理目录》和《在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事项清单》,及时调整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范围。

事实上,在推进信用城市建设中“先行一步”的杭州,也率先遇到了信用建设的阻碍,譬如缺乏上位法支撑、信用服务市场不成熟、信用机构偏少、信用人才匮乏等,这些也是信用城市建设中的共性问题。

为此专家呼吁,一方面要推进国家层面的信用法规、信用立法加快推进,国家立法能够尽快出台。另一方面,依托城市信用建设,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通过采取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市场主体信用风险意识,推动形成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的习惯和机制。此外,应积极推动全国各高校合理设置信用管理专业,政府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也应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信用知识培训。

杭州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聚焦民生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下一步,杭州要将信用联合奖惩全面嵌入行政许可,赋能城市治理,进一步建立城市诚信分及应用场景互认互信机制,让信用“动起来”。基于用信场景的不断丰富,杭州将加快从“信用免押”升级到“先享后付”,全力打造“信用免押金之城”。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