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大商所“保险+期货”助农避险脱贫成效显著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0月29日17:01分类:研究报告

             大商所“保险+期货”助农避险脱贫成效显著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经济分析师王军 鲁然)农业产区发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会影响农民当年的经济收入,甚至一夜返贫,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给农民带来的影响,“丰产不丰收”现象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也经常发生。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收入基本稳定,从而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近几年来,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保险公司、期货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及龙头企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监管机构的支持下,运用“保险+期货”模式,有效化解产量及价格大幅波动对农民收入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障农民收入行稳致远。

一、现状: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转移风险

目前,国内农业保险主要保障由自然灾害引起产量波动带来的损失,但是缺乏对价格的保障。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普遍面临资金、人才、规模等限制,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大商所探索出了“保险+期货”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做法是保险公司以农产品期货价格为承保和理赔依据向农民提供价格相关保险产品,保障农民产品销售价格或种植、养殖收入,保险公司通过向期货公司购买服务将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最终由期货市场承担了“再保险”的角色,这使得农民通过传统的保险手段就可以实现将农产品价格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障收入的相对稳定。

以玉米价格保险为例,农户只需在保险公司购买价格保险,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期货公司会在期货市场买入或卖出玉米期货、期权进行对冲,如果现货市场玉米价格下跌,农民会得到相应赔付。目前,类似保险已经不局限于价格保障,而是对涵盖了产量、价格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进行保障,从而对农民收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从2015年开始,借助保险易于为农民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大商所组织动员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始探索“保险+期货”模式。2018年,大商所预算3亿元试点支持资金,推出了涵盖“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收购等多种形式,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龙头企业等多类型机构共同参与,覆盖种植、养殖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试点在黑、吉、辽、蒙、京、津、皖、豫、冀、渝、川、陕、甘、鲁、苏、湘等16个省(区、市)开展了107个项目,覆盖玉米240.97万吨、大豆28.71万吨、鸡蛋8.48万吨,土地639.51万亩,服务了580个合作社和15.28万个农户。实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二、效果:农民收入实现基本稳定,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保险+期货”通过保险行业和期货行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对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波动风险的双重保护,有效地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基本稳定。2018年107个试点项目中,31个玉米价格险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赔付率较低为14.05%,34个玉米收入险的赔付率为98.82%;9个大豆价格险的赔付率为88.09%,12个大豆收入险的赔付率为145.03%。所有项目的总体赔付率约为72.35%,2018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总计为农民赔付约1.77亿元以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民的收入保障能力。

去年,中华联合财险联合永安期货从产量和价格两个方面为大连普兰店地区农民提供5万亩玉米收入保险,又在产品中加入了35元每亩的最低赔付,农户缴纳保费225万元。2019年,普兰店地区出现了高温、病虫害、风灾多种自然灾害,玉米平均减产25%左右,触发理赔919.72万元,补偿后农民收入与正常年份基本持平,提振了农民种粮的信心。

2018年的107个试点项目共备案服务了约580个合作社和15.28万农户,为广大农村注入了现代金融服务的活力,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不增加贫困户负担的情况下,实现对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助力精准脱贫。107个试点中有40个试点备案涉及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国投安信期货、永安期货、鲁证期货、浙商期货联合大地财险在内蒙古莫旗地区开展的试点覆盖了莫旗所有4433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且贫困户参与项目无须缴纳任何保费。

为探索“保险+期货”模式可配套的金融支持,大商所引导中信期货联合中华联合财险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开展的玉米收入险项目和在辽宁省阜新市、朝阳市开展玉米价格险项目引入国家农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引入农业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18年末,阜新、法库两地已实现“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下贷款15笔,共计246万元。

据《中国保险报》报道,中国太平洋产险山东菏泽中心支公司创新保险服务“三农”模式,引入“保险+期货”金融扶贫新思路,为菏泽市巨野县逾1.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6万亩玉米提供玉米目标价格保险,保障金额5427万元,助力贫困种植户规避玉米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用市场化手段破解农户种粮“丰产不丰收”难题,确保种植收益。

据《期货日报》报道,一位大豆种植大户表示,“‘保险+期货’是个好工具,比之前买保险好太多了。以前我们买的农险只保灾情,一般都是只保种粮成本,现在也可以保价格了,等于为我们的收入又增加了保障。” 南华期货农产品研究中心总监何琳认为,“国家对大豆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从近几年‘保险+期货’试点落实的情况来看,农户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经常会有农户向我们咨询什么时候还会再有试点、试点地区品种等。” 据农民日报报道,沃土丰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钟维华表示,自家2.7万亩玉米地投保“保险+期货”,有效缓解农户灾年减产又跌价的风险,虽没增收,但也相当于正常年份的收入。价格不稳定,产量没有预期是一直是农民的“两怕”,不敢扩大种植面积怕自然风险又怕2016年玉米大跌价,“保险+期货”瞄准解决两大痛点,次年自家扩产一倍至5万多亩种植。

据《粮油市场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农民参与“保险+期货”收入得到保障,提升了农民在银行的信用水平,银行以此对通过信用评估、符合贷款条件、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发放贷款。该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的资金问题,同时可以切实提高国家农产品补贴资金利用效率,真正做到支农助农。

三、待解: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经过四年的试点,大商所“保险+期货”工作走通了业务流程,为保障农民收入探索出可行的路子,实现了农民、政府、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多方共赢。

“保险+期货”模式要在全国范围内惠及更为广泛的农民群体,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凝聚政府和金融市场等各方力量,将财政补贴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

一是建议推动中央财政对“保险+期货”试点提供保费补贴。目前对农民保费实行补贴的不仅有地方政府,还有大商所、供销社等企业,部分保险公司也以捐赠的形式进行补贴,补贴主体和形式五花八门。2016年至2019年,“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连续四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农业保险项目,需要中央财政资金提供保费补贴,提高补贴效率,才能更好的扩大试点。建议对“保险+期货”试点保费采取由中央财政补贴为主、农民自缴为辅的形式。2018年8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内蒙古、辽宁各选择2个县开展玉米收入保险试点,这是“保险+期货”试点取得的重大突破,但是真正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还需要推动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

二是建议保险行业为“保险+期货”业务提供再保险服务。建议推动国家相关部委和机构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引导保险行业为农产品“保险+期货”相关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推动试点运行更加便利、深入。

三是建议支持期货市场加快发展,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建议加快上市更多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品种,丰富“保险+期货”的风险转移渠道与工具;加强场外市场建设,允许开展场外市场中央清算服务,构建多层次商品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议推动银行以更优惠的条件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建议推动落实税收、准入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保险、期货、银行、证券等更多金融机构利用期货市场服务农业风险管理。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