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康养政策与产业未来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01日10:14分类:房地产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日电(记者何燕燕)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整体形势越来越好,未来康养政策制定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在30日举办的“康养政策及产业形势”专题研讨会上,权威专家与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畅谈康养产业政策方向和市场机遇,并针对难点痛点问题建言献策。

 

通稿

“康养政策及产业形势”专题研讨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认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20年,正处于重要发展阶段,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梳理研究与推动解决。目前,国家对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问题高度重视。据统计,省级以上层面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超过400个,但一些政策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亟待加强统筹整合,提速落地。随着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的群体逐渐步入老年序列,这批新老年人群从观念到能力出现较大变化,预示着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整体形势会越来越好。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杜鹏进一步指出,应充分认识康养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康养产业首先要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目前健康和比较健康的老年人数量占比越来越高,政策方向可以适度调整;其次,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地方此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第三是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康养产业需要更准确的定义,政策支持才能做到精准施策。可对做得好的康养产业案例进行研究,归纳经验,找准问题,有效推进发展。

参考日本在过去几十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探索实践经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建议,现阶段我国应加快应对老龄化相关政策的立法进程,尤其是针对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制定相关法律,实施国民年金制度,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刘维林明确指出,未来需要从政府到社会把最大的精力、财力、物力用到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来,用到解决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服务上来,用到失能、失智、失独、经济困难和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上来。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表示,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群体的经济条件、健康程度、受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进步,政策导向应更多从延缓衰老的角度入手,朝康养方向发展,政策制定也需要细分优化和因地制宜。同时,还要避免走房地产业发展的老路,要下大力气降低发展成本。

在降低成本方面,目前,不少地区和企业开始试水公建民营发展模式。以北京市房山区随园养老中心为例,该中心由政府提供养老场地并出资建设,交付北京万科运营,25%的床位用来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由政府部门决定入住群体及价格。万科在此项目上投入资金进行二次装修改造,但并不拥有项目所有权,只有经营权。由于没有前期投资建设的高投入,养老中心运营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老百姓承担的费用也相对较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老龄产业方向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志刚表示,公建民营的问题我们呼吁了很多年,要让企业投资养老项目,那就需要让它能盈利、可持续。康养产业政策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