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力绿色金融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08日09:01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兰州11月8日电(记者卫韦华)绿色金融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绿色金融大有可为。近年来,甘肃省金融业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战略布局,聚焦金融供给侧改革,积极创新服务路径,大胆探索绿色金融新产品,通过对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和优化,有力支持了地方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

——多重政策利好按下绿色金融发展“快进键”

甘肃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关键节点,是国家循环经济、新能源综合和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当前甘肃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但甘肃省资源型产业基数大,高耗能产业比重高体量大的特点较为突出,绿色转型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近两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甘肃发展绿色金融的方向明了,各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已经由逐步形成共识走向共同行动。

2018年1月,甘肃省正式下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直击甘肃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点。意见明确提出,将通过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的配套支持,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实现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其中,针对甘肃省尚未建立绿色项目库,缺乏绿色项目评级,信用信息不对称等弊端,提出建立绿色项目库,开展绿色项目评级,确定绿色信贷支持项目清单,鼓励对列入清单的企业和项目给予信贷政策倾斜;探索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企业环保信息共享体系,构建集绿色信用服务、绿色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金融云平台,实现金融管理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及时共享。

此外,在政府激励机制方面,甘肃提出通过采取贴息、奖补、PPP模式等办法来降低绿色企业、项目融资成本,加大对绿色信贷的财政贴息力度,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项目及承贷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或奖励。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将鼓励和支持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风险缓释基金,以引导和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与绿色产业领域。

——创新产品助推绿色金融市场渐成体系

随着甘肃省在推进绿色制造、工业转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投资增大,如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体系,实现经济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必须面临的课题。

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对甘肃省绿色金融开展了系统的政策研究和实践推动,并积极参与助推绿色金融政策制定,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及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召开全省绿色金融宣讲会、座谈会,举办绿色金融论坛、案例征集和有奖征文活动,构建绿色金融统计工作制度,还在全国率先公布了绿色金融数据。

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动作频频。2017年,甘肃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首发1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并向甘肃省多家企业投放贷款,用于环保项目改造,实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收益。兴业银行兰州分行也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以售后回租模式为兰州市水源地项目投放资金15亿元。

2017年2月,兴业银行子公司华福证券承销的“武威发展集团供热合同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功发行,成为甘肃省首个公开市场资产证券化的绿色金融项目。通过该项目,武威经发集团融资7.37亿元,极大盘活了企业持有的“重资产”。

此外,甘肃还将绿色保险作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从2016年开始,对列入重点监控的1435家企业首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电力、医药等多个行业,目前参保环境责任险的企业同比增长15%,提供风险保障近14.5亿元。

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甘肃省绿色金融贷款新增185.73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5.91%。其中,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是资金投放的主要领域。

——培育绿色动能需建立长效机制

记者调研采访中,多位学者和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甘肃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但现有绿色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市场参与主体,绿色金融产品以传统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为主,而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碳金融相关衍生产品仍是空白,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的不足难以满足市场主体对不同期限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融资需求。

对此,专家认为,下一阶段甘肃应加大力度推广绿色金融理念,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的机遇,将绿色金融发展与金融业经营转型有机融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明弟认为,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被摆到了突出地位。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环境与社会责任风险,这就要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前规避、研究和处置。

而甘肃省作为国家确定的生态安全屏障的综合实验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省份,在防范绿色金融风险基础上,应激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绿色项目中去。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而是要通过这种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绿色化成长。其中,应适当发挥好财政贴息、再贷款、担保基金等政策引导作用,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并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措施。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甘肃省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马润平表示,建设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是推进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现阶段我国金融中间服务机构,如咨询机构、律所、评级机构等,很少涉及绿色金融相关领域,绿色银行、环境风险评估机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机构也并未建立。

就此,他呼吁国家应研究建立生态银行或者绿色发展银行,并引入民间资本,设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此外,在绿色金融发展中,还应设立一批专业性的服务机构,对接包括环境风险评估及转移、碳排放交易等分工复杂的产业链的各种需求,以便更好地加强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绿色金融新动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