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乡村产业描绘脱贫振兴新蓝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28日08:24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合肥11月28日电(记者王菲)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推行电商销售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实行“一村一品”……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安徽泗县围绕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的目标,结合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机结合,壮大乡村产业,描绘出“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因地制宜 产业扶贫打通致富门路

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底子薄,贫困人口数量多。

为实现可持续性脱贫,泗县结合资源禀赋实施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机衔接。

“我家包了三个大棚,合作社对我们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油桃成熟后由种植业合作社一起销售,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在泗县草庙镇通海村产业扶贫基地,村民包开义告诉记者。

“合作社油桃种植面积1800余亩,葡萄种植面积300余亩,草莓大棚237亩。”合作社负责人李洁玲告诉记者,这个合作社带动村里11户贫困户合作种植。贫困户不但有股东分红收入,还有工资收入。

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乡村产业蓝图,泗县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在北部着力发展强筋小麦,在东部山岗地发展杂粮、水果,在南部石龙湖打造田园综合体,西部发展蔬菜,全县建立起稻虾共养、薄壳山核桃、花卉苗木、山芋产业、乡村旅游、生猪生态养殖等八大产业基地,未来将形成东部果园、西部菜园、南部游园、北部花园的发展格局。

“韩徐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出列。村里利用扶贫资金98万元,栽植软籽石榴1280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黑塔镇副镇长张健告诉记者,村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营销和客户预订模式拓宽销路,还准备申请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未来将打造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专业村。

泗县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壮大高效特色种养业和新型庭院经济,推进种植-冷藏-冷链运输-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壮大村级主导产业。

为确保扶贫项目真正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带动效益,泗县严格落实“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批”的扶贫项目申报审批程序,完善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加强跟踪服务和调度监管,在收益与效果上下足功夫。

“我们建立设施农业资产收益及分配台账,确保产业扶贫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同等条件下,扶贫设施优先租给本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或贫困户经营。”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 致富有奔头

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泗县着力培育一批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园区(基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作用。每个村都建立了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通过土地入股、订单生产、托管服务、务工就业等各种带动方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激励机制,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产业扶贫基地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和项目支持,增强经营主体带动能力。

在泗县墩集镇界牌张村,记者看到上百亩薄壳山核桃长势良好。

村主任恒强告诉记者,村里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建了310亩薄壳山核桃林,经过评估、量化,按一亩林地折为一股量化到贫困户。全村83户贫困户,176名贫困人口,人均持有林地股份0.8股,贫困户变成了薄壳山核桃林的股东,享受股权分红。

泗县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脱贫结合,将集体各类资源资产、经营性资产以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方式给贫困村、贫困户,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及贫困群众的资产性收益。

大路口山芋、丁湖螃蟹、黑塔贡苑大米、泗县金丝绞瓜……通过品牌推广和电商销售,这些特色农副产品打响了知名度,带富了一方百姓。

记者了解到,泗县65个贫困村实施特色种养扶贫项目98个,实现到村项目全覆盖;落实到户项目19675个,覆盖贫困户17312户;发挥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448个,带动贫困户20873户。

--“智”“志”双扶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四自一带”产业扶贫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拓宽了脱贫致富的门路,2019年5月,泗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在此基础上,泗县围绕“想干抓扶志”“能干抓扶智”“肯干抓扶持”,探索“智”“志”双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精神动能。

“在推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孝道扶贫、农民夜校、爱心超市等多种措施,倡导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激发出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的精气神。”泗县县委常委尉成辉说。

记者了解到,泗县在全县184个村居创建了新时代农民夜校,整合原有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村小学旧址等场所,因地制宜开展扶贫政策讲解、脱贫致富技术培训、文明乡风宣传,通过“精神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围绕“想干抓扶志”,泗县组织包保责任人定期入户开展政策宣传,注重在思想上开展培训,激发群众想干事的精神动力;围绕“能干抓扶智”,泗县明确由农广校、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专家对全县贫困户开展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水平,依托安徽农业大学与泗县共建的研发中心和4个产学研联盟,加大对贫困户技术指导,多渠道多方式激发提升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过去我们家因父亲生病致贫。通过技术培训我学习了养鸡技术,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养鸡场,现在年收入15万元。2017年我们家顺利脱贫。”不等不靠通过创业引导,发展肉鸡养殖,1990年出生的大杨乡小丁村村民万俊杰如今是全县的脱贫奋进典型。在村扶贫专干的帮助下,万俊杰还注册了家庭农场,带动村里十几户贫困户一起发展。

从“输血”到“造血”,泗县大力推行“3+2”就业模式,即园区基地、扶贫工厂、合作社3个间接就业渠道,公益性辅助岗位、居家就业2个直接就业渠道,拓宽致富门路。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力,泗县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

“以前在江浙一带打工时心里总牵挂着家里的老人孩子,现在我在县里的产业园上班,妻子在附近一家服装厂工作,双休日还能打理家里的十几亩地。”泗县丁湖镇椿韩村村民余培山说。

作为全国首批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目前泗县已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8个,近年全县返乡农民工近8万人,其中1853人返乡创办、领办经济实体1655个,带动就业近3万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