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角色转换”推进就业服务“门口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29日17:33分类:营商环境

新华财经南宁11月29日电(记者范超)当前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进入深水区,新旧动能转换给就业市场供需双方都带来压力。近日记者在南宁市调研了解到,各职能部门以“角色转换”为源动力,汇聚资源,聚焦产业新动能,服务重点就业群体,较好保障了“稳就业”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角色转换”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没跑窗口也没申报,补贴就自动到账了,太惊喜了。”广西农喜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瑞说,不久前,公司银行账户上收到一笔83万余元“巨款”。而这笔钱,是由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南宁市人社局)的局属单位南宁市就业中心,拨付给这家公司的今年第一、二季度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无需任何申报手续。

实际上,南宁市190家主导产业企业(含重点企业)的银行账户都在同一天收到了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款项,全市共计拨付520万余元。

“我们最大的革新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新,也就是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从审批者向服务者转变。”南宁市就业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黎金球说,2018年起,南宁市人社局创新打造“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人社服务新体系,借助南宁“智慧人社”系统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智能比对”等技术手段,成功打造民生补贴政策“一出台,即落地”,企业、群众“对条件,就享受”的服务新生态,逐步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申办到秒办,从秒办到免办”。而企业新增岗位社保补贴实现全流程“免办”,正是南宁人社“一门式”服务改革的又一创新突破。

南宁人社部门借助“智慧人社”系统,将享受补贴的条件录入系统,通过系统后台自动比对、智能分析,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群众,实现服务主动推送、补贴主动发放、资格主动准许,免去跑腿申报;线下办理时,南宁市人社领域“一门式”服务事项均被拆分为受理、经办、反馈三大流程,实现“受理不办理,办理不见面”,有效防范权力寻租的发生。

“自我革新突破是相当痛苦的,因为相关业务部门从高坐办公室的审批者转变为主动对接企业和群众的服务者,从'便我’向'便民’的理念转换中,必然会有冲突和震荡,有的同志一时还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改革创新的方向是正确和坚定的。”黎金球认为,系统建设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关键和最难的还是在于对传统利益的触碰、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新和心态的调整。将补贴发放从“申报制”到“确认制”,资金使用从“静态监管”到“动态跟踪”,就业政策从“我知道”到“他知道”等一系列服务转变的背后,都体现了人社部门角色的转换。

为了加速产业落地南宁,稳定就业市场,加快角色转换的不仅是人社部门,行政审批部门也在行动。

在南宁市良庆区,随着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和自贸区等利好政策陆续落地,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系列问题。“我们这个建筑楼高超标了,但由于生产设备的特殊要求又难以调整。本以为需要很长时间的申请和反复磋商,没想到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广西桂润环保集团副总经理李清超兴奋地说。近年来环保设备需求量不断攀升,这家公司作为广西重要的环保设备生产企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产能亟待扩大。良庆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与需求后,迅速反应,通过部门协调,允许企业先投产后补审批手续,大大提升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

广西源盛仓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顺章认为,良庆区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仅是制度的改善,更是职能部门角色的转变,行政审批从“云端”来到了企业身边服务。在源盛仓储物流园区内落户的上百家中小企业,享受到了良庆区政府的上门集中业务办理服务。通过政务服务下沉,企业落地加速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产业聚集提速,小企业、园区和政府实现了多方共赢。

产业加速发展为南宁市稳就业夯实了“底气”。今年1-10月,进入南宁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2158家,同比增长3.80%,招人倍率为3.44,同比上升1.14,求职者人均可选岗位明显增多,整体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重点群体重点帮 就业服务“门口见”

“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是我们当前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一系列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需要更加贴近、更加便捷、更加精准。”黎金球说,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家门外、校门外向家门口、校门口转移的过程,就是打通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过程,“门口见”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是对接岗位或者创业的第一步,增加就业见习选择面不仅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更为他们创业开阔了眼界。”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朱少英认为,见习岗位工作经历对于毕业生制定职业规划、选择创业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毕业生更好融入职场提供了缓冲空间。

南宁市人社局紧抓这一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环节,不仅将就业创业服务搬到了大学校园的门口,更主动联系企业增加各类就业见习岗位。

截至10月,南宁市现有就业见习基地359家,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77万个,发放就业见习补贴735.16万元,有力激发了企业和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的积极性。

“对于城镇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要精准识别,需要重点帮扶。向他们精准提供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其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能够使其更快实现就业。”黎金球认为,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不仅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还能够防止贫困家庭因失业返贫。

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南宁市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6.8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2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56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约1.6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676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动态清零;农村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约2.1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35.9%。

稳就业尚需加强共建共抓体系

“经济下行压力下,单靠人社部门推动稳就业难免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黎金球认为,虽然政府在顶层设计和规划中已将稳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考量和重点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惠民惠企政策措施,但部分职能部门对于稳就业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部分部门将稳就业与自身工作结合仍不够紧密,尤其是对产业发展规划与稳就业保民生关联度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更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将稳就业与本职工作充分关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使产业发展效能持续优化。

专家建议,在完善顶层设计和规划的同时,应加强人社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各部门对稳就业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升政府社会效能,更好服务稳就业工作。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