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创新链精准“牵手”产业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9年12月04日08:49分类: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科院计算所西研院”)日前在重庆两江新区揭牌成立。据了解,该研究院将以智能超算、生命信息科学、产业互联网为发展方向,开展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打造我国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在两江新区,像中科院计算所西研院这样的高端研发机构还有不少。最近两年,两江新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以协同创新为路径,通过打造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手段,打通创新“孤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协同创新区

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两江新区龙兴复盛片区内,占地30平方公里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加速建设。从龙兴智慧生态城的观景台上远眺,明月山下6.8平方公里的两江协同创新区核心区内,西北工业大学科创中心等多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

两江协同创新区是两江新区集聚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14家国内外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落户。”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飞说,协同创新区还将引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孵化机构,构建起面向创新要素、创新主体、产业应用和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平台,打通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围绕重庆产业升级需要建设研发平台。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恺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对推动重庆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两江协同创新区建立了“科研与产业协同”“产业与创新协同”“创新与人才协同”3套协同发展机制,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围绕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共性技术研发。

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核心,两江新区逐步构建起“一核多点”的区域创新格局。王飞告诉记者,两江协同创新区将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现代生态城、照母山科技创新城等各大功能板块联动,实现创新要素流动、创新资源共享,形成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按照规划,到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引进高校及科研机构20家,聚集科技创新人才5000人以上,建设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60个,孵化科创企业50家,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教创产”融合体系和发展体系。

产学研深度融合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立洋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峰除了处理公司日常事务外,还忙着和技术团队测试一个新项目――“危废品智能化协同处置平台”。

不久前,立洋环保科技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西研院联合成立了中科立洋(重庆)智能环保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智能环保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研发。“这个协同处置平台就是双方联合研发的技术成果,近期将正式发布上线。”蒋峰告诉记者,安全是危废品处置行业的长期痛点,该平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危废品从分级分类、包装到运输、入库,再到后期处理的全流程进行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设计改造,提高了危废品的处理效率,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突破技术难题,解决行业痛点,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升级。”中科院计算所西研院副院长段勃介绍说,中科立洋(重庆)智能环保联合实验室还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实际需求,开发了疏通作业机器人,取代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人工作业。

在两江新区,产学研平台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告诉记者,该研究院已建成“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和“新型科技智库重庆同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正在筹建“长江水环境智能监测科创中心”和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研发基地,目前已经研发成功长江水环境监测无人船第一代产品等一批成果。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两江新区加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今年以来,两江新区相继成立了汽车产业联盟、智能产业联盟、科技创新联盟,把拥有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离市场最近的企业联合起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厚植创新沃土

日前,两江新区正式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由重庆市科技局、两江新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利用重庆的产学研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以研发设计为主的全链条、开放式共享服务。

近年来,两江新区不断营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环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有机融合,为协同创新提供沃土。该区相继出台了《重庆两江新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办法》《重庆两江新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揽子政策,对高端研发机构、产业联盟、创业载体等制定了不同的激励措施。

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11月15日,两江新区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正式发布《关于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江人才”十条》等人才政策。此外,两江新区还在数字经济产业园、龙兴、水土等园区建设储备10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为人才解决安居问题。

两江新区还积极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资金链,构建起政府投入、债权融资、创新基金、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协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两江新区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今年,两江新区获批2019年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89个,占重庆全市30.8%;阿里云创新中心(重庆)、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等相继投用。目前,两江新区科技型企业超过1000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陆牧 通讯员 吴燕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