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胜:三个“全覆盖”创新产业扶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04日16:40分类:乡村振兴

新华财经昆明12月4日电(记者陈永强)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永胜县坚持以产业扶持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金融扶持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创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现,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相互融合力促产业扶持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县养殖肉牛6418头,带动44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羊肚菌4712.3亩,其中19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2045.9亩,每亩产值达8000元以上;种植牛尾山药2172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37户……”永胜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在产业扶持方面,永胜县已初步实现“三个结合”。

一是巩固提升与增收脱贫相结合。在扶持对象上,永胜县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扶持”的要求,把已脱贫户后续产业扶持防止返贫与未脱贫户产业培育确保增收脱贫统筹谋划,累计投入6.02亿元产业扶持到户资金,实现产业扶持资金和扶持项目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户100%覆盖,确保增收脱贫有保障、脱贫不返贫。

二是主导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在产业规划上,按照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个以上主导产业和1项以上庭院经济项目的“1+1”模式,在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一户一策”产业规划,实现扶贫产业的双重覆盖,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增收发展有支撑。

三是激发内生动力与以奖代补相结合。在扶持方式上,防止政策养懒人,采取“先干后补、多干多补”的差异化产业奖补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群众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持”。

——健全机制确保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脱贫攻坚以来,我们通过订单帮扶、托管代种、投资合作、就业带贫等模式,共带动3553户贫困户增收,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宗林说。

记者了解到,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食用菌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2018年,公司出口野生食用菌4530吨,出口特色蔬菜900吨,年销售收入2.2亿元,有力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彭宗林说,公司按照“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贫困户受益”的思路,利用国家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政策机遇,以“政府+公司+银行+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与银行合作,在永胜县多个乡镇发展产业。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永胜县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形成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一是订单帮扶机制。对产业基础好、群众发展能力强的贫困群众,采取“群众生产、政府奖补、企业收购”的订单生产方式,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如通过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带动了1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魔芋3500亩,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二是托管代养机制。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差、群众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通过“政府奖补、企业代管、群众参与、共同受益”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如丽江中源公司以托管代养方式带动4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食用菌791.8亩,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收益实现7300元。

三是投资合作机制。对无产业发展条件、无劳动能力及易地搬迁进城安置的特殊贫困群众,通过“群众自愿用资金资产资源与公司合作、每年获取保底收益”的方式,带动特殊贫困群众增加投资性、财产性收入。

——防风险力推金融扶持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永胜县通过加大产业扶贫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发挥小额信贷“无担保、无抵押、免利息”的政策优势,以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无资金、申请贷款无抵押的难题,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落实风险补偿金5560万元,累计撬动45748.74万元金融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带贫能力。

近年来,永胜县结合全县产业扶贫规划,逐一对应开发保险产品68种,明确要求财政扶贫资金扶持发展的农业产业必须购买农业产业保险。为了有效防范产业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不可预见因素所造成的损失,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实施带贫产业保险制,购买农业产业保险,确保实现双赢。

彭宗林告诉记者,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化解风险,积极为产业“上保险”。一是“托管代种+农业保险”模式。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差、群众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采取“群众带资投劳,委托企业代种,经营收益共享”的方式,每户投入1万元购买菌种和生产资料,群众以3-5户为1个生产单元投工投劳,经营收益群众占80%、企业占20%,并支付投工投劳报酬。

二是“投资合作+农业保险”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用东部对口帮扶资金2300万元流转100亩土地建设300个食用菌大棚,组织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保底收购。同时,采取“合作社投保、群众受益”的方式购买农业保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