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材出山培育产业新名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05日08:48分类:中经观察

新华财经贵阳12月5日电(记者汪磊)石材产业是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未来,世界石材看中国,中国大理石看贵州。”贵州省石材工业协会会长王登亮说,目前中国大理石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华中地区,其中,贵州已探明储量超过100亿立方米。贵州优质石材资源优势正逐步释放产业发展势能。

——天然石材宝库焕发产业活力

“贵州是天然石材的‘宝库’,虽然发展起步晚,品牌培育相对滞后,但产业规划标准高、后劲足,将借助资源优势建设世界级的大理石全产业链基地。”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何刚说。

据了解,根据《贵州省石材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贵州将充分利用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改升级,实施石材品牌培育计划,努力拓展贵州石材品牌影响力。同时,还将正确处理石材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淘汰石材落后产能,加大对石材矿山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以石材为重点的绿色矿山建设。

中国石材协会会长陈国庆说,贵州石材最大特点是利用其天然纹路,采用冷加工技术,产品无烧迹,花纹自然流畅,在国内石材产品中具有代表性。“贵州木纹石”“贵州米黄”“贵州海贝花”等品牌已成为国内畅销的石材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并出口欧盟、东盟、中东市场。

作为西南连接华东、华南的陆路交通枢纽,近年来,贵州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快集聚,实现了时间、空间上与全国同步、与世界接轨,优势特色的石材、农产品等正走出大山赋能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贵州石材作为重点培育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或将成为贵州又一张闪亮的名片。”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杨春富说,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贵州已打出规划引领、资源保障、财政支持、金融支撑、物流配套、人才培育等系列“组合拳”。

目前,贵州省拥有各类石材企业1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53家,各类板材加工能力超过5000万平方米。以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南州为重点的石材产业聚集区布局已见雏形,以镇宁县、石阡县、思南县、安龙县、平塘县等地石材产业园区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优化产品结构力争价值链前端

记者调研中也了解到,近年来,贵州虽然大力支持发展石材产业,一些大型石材企业有效地带动整个产业的开采利用水平,但整体而言,石材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点,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实力、技术、市场开拓、加工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

由于发展起步晚,贵州整个石材产业在行业准入、矿权设置、税费、流通等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同时,虽然贵州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已不断改善,但目前的交通物流条件仍不能满足石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运量内河码头、铁路、货场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贵州相当多的石材企业主要集中在开采及粗加工阶段,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资源深加工严重不足;且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板材及荒料等低端产品,异形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匮乏,未能充分挖掘石材资源价值。

体现在石材加工方面,行业内领军型大企业相对缺乏,大量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简单加工制造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处于产业链低端。

在设计和产业全链条等高端层面仍然存在较大空白。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创意型、精深加工产品。一方面,企业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意识,只满足于传统、模仿式的简单再生产。另一方面,大量小企业缺少经济实力,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少。

对石材产业而言,绿色开采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贵州生态环境优异,旅游资源丰富,而石材矿山主要是露天开采,剥离作业将破坏矿体地表植被,并产生一定的噪声和粉尘污染,矿山闭坑后遗留的采坑及开采立面也影响了当地的环境景观。

——合理有序开发形成产业集群

采访中,石材行业相关专业人士认为,贵州石材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具有产业后发优势,能避免走很多弯路。贵州可着力规划集石材资源开采、石材加工业、辅助配套、现代生产综合服务业四位一体的新型石材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由单纯的石材开采、加工型,向加工、研发与创意设计、商贸交易、施工安装、配套产品的综合型产业转变。

一是优化资源调配,合理引导石材企业有序开发。加强贵州石材资源勘查力度,对资源分布、储量、花色品种、品位、成材率、地质构造、开采条件、目前开采现状等进行摸底。

根据不同矿区特点和开发规划,合理设置矿权,分批分步有序推进开发,加强对各县区的宏观引导,提出开采总量控制目标。进一步整顿矿山开采秩序,推广机械化、规模化的全锯切式开采技术工艺,提高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

引进大型骨干矿山企业,优化矿业权布局,避免大矿小开,造成资源浪费,提高矿产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水平。建立产业链联盟,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促进石材加工企业与矿山企业、房地产企业的合作,获得上下游产业的直接对接。

二是守住区域生态环境底线,推广绿色矿山建设。贵州作为石材产业的“后发”地区,正好可以抓住石材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机遇,围绕产业链,抓好每个节点的环境保护工作。

从石材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应采取科学的措施,建立起高标准的矿山开采加工企业准入机制。坚决关停开采方式落后、污染严重以及开采方案不合理等破坏性开采企业;合理划分禁采区、限采区,严格控制矿山开采行为,禁止矿山剥离物及碎石乱堆乱排,并对闭坑矿山进行复垦绿化,恢复地表植被。

可在项目审批与立项引进阶段,设立专门的准入门槛。项目落地后,实施环保监督机制,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监督环保设施的有效运行。在开采阶段,通过科学的开采工艺和先进的开采设备,提升矿山开采的荒料率。制定产品及工艺的相关环境指标,推广绿色标识,使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以先进加工技术,实现废物减量化。

三是通过创意设计及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贵州可立足国内外市场,调整石材品种和产品结构,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石材精深加工制成品。

首先,推广采矿新工艺、新装备,从开采阶段就对矿山进行正规设计。不但设计开采工艺技术,还应对石材花色品种开采次序、拓展利用可能性等进行设计、调配,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经济价值。

其次,鼓励石材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和设计创新的主体,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从产品图案到空间设计,从装饰配套到产品功能设计等方面加强自主研发。把石材产品、文化、时尚等多种元素融入工业设计,创作出具有各类风格和感染力的建筑艺术品,实现石材产品由单一品种向集成化产品转变。

以产业融合理念,推进和支持以废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旅游、生态休闲、建筑建材的需求,将小规格荒料、边角料以及废石粉等,开发成石材雕刻旅游纪念品、小礼品、拼花等产品。

最后,随着石材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贵州石材企业的经营范围应从产品出售,逐渐向下游工程承包、施工方向扩展。目前,国内环球、万里石、溪石、康利、高时等石材知名企业都是集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精细制造、安装施工、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石材项目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其以遍布全球的石材矿山及加工厂为依托,形成了辐射并服务全球的市场格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