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衡水高新区迈向国家级高新区

中国工业园网2019年12月05日16:17分类:园区

近年来,衡水高新区以“千亿级产业园、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换道赶超的先手棋和引爆点,以高补晚,以新求快,深入推进“中科院+”“雄安+”,深入实施协同发展、协同治理“双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后入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河北省综合示范试点开发区、河北省特色产业名区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区申创已进入科技部审批程序。

构建人才体系,聚集高端创新团队。全面对接国内外顶尖科技资源,引领创新能力提升。一是引进高端人才。瞄准以中科院为核心的科研院所,先后开展近百次对接恳谈、实地考察、创新论坛等专题活动,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力学所、化学所、信息情报中心7个院所,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朱日祥院士等5位中科院院士为核心的中科恒道团队,以齐涛副局长为核心的中科院过程所团队,以姜玉雁研究员为核心的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团队,以孙毅教授、胡克平主任为核心的中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科研团队,以中药全球化联盟郑永齐主席为核心的中药新药科研团队等,先后进驻衡水科技谷。同时,先后聘请诺奖大师托马斯.聚德霍夫先生任大健康产业发展首席顾问,韩中文化协会中国事务特使张波先生、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任徐志豪先生任产业发展战略顾问,中科院过程所研究员张贵峰同志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衡水高新区已初步形成顶尖院所、顶尖人才集群发展的“气候群”。二是促进集成创新。积极打造“中科院+”创新模式“升级版”,建设“两院一平台一基地”,即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绿色与智慧农业产业研究院、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河北中心、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河北示范基地,通过多学科交叉、多单位协作、多产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集成创新。今天,中科绿色技术产业研究院将正式签约启动,将整合过程所等中科院40余家院所、科技谷及各方科研资源,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构建分合有序、效益优先、跨学科协作的“中科院+”协同创新模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已宏图初展。

完善资金政策链,培育优质创新土壤。立足打造开放、包容、高效、共赢的营商环境,着力构建政策、金融、服务保障,凸显合作态度、政策力度、服务温度。一是做强金融保障。以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增幅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壮大“康、熙、通、宝”四支基金,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充足。二是做实政策保障。用足《衡水市关于支持衡水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制订出台《衡水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从10个方面对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进行全方位支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项目给予重奖。三是做优服务保障。大力推进“六个一”改革,制订出台《项目落地工作规程》,简化手续、交叉审批、限时办结,签约项目全部手续3个月内完成。大力实施企业减负工程,制订出台《降低企业自付费用六条措施》,赋予企业第三方服务自主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运营宝云生态城、高新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打造京津品质“生活圈”,并落实科技人员“百千万”待遇,即:百平米住房,实现住有所居;千元医保,纳入高新区公费医疗保障范围,实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额医疗费用补贴;万元交通补贴,实现免费出行。把科技人才子女纳入高新区12年公费教育,并优先享受衡水高品质教育资源。

升级产业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坚持走特色产业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之路,既“调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育新”,持续不断输出成果、项目、企业、产业,实现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一是以“科学家医生”把脉问诊,再造传统产业。作为全省首家“万企转型”示范区,依托中科院北京分院、衡水科技谷科技资源,通过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开展规上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力争1年内完成全区规上企业转型升级,3年内带动全市规上企业转型升级。由中科院牵头组成专家组,完成区内38家化工企业绿色化、高值化、安全化改造,根据企业需求,陆续应用生产的16项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将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组织区内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全省首个认证联盟,推出全省首个行业品牌,启动“河北质量+工程设施装备”区域品牌高端品质认证,引领工程橡胶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进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按照抢占制高点、统筹供需侧、深度公司化的思路和“一成果一项目、一项目一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有技术给平台、有项目给资金、有资金给项目“三有三给”创新创业孵化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衡水国际生命科学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美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中科钒钛全系项目、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装备、雄安(衡水)先进超级计算中心、京东大数据、九次方大数据、京南军民融合示范园等新兴产业项目正加速建设。三是以“共享工厂”生产“规上企业”。实施企业运营模式创新,以“一厂多企”模式为企业提供灵活、高效、个性化的支持。中科汉禧生物科技项目,建成多条国际领先的模块化、全自动生产线,面向社会共享专利技术、成套工艺、管理模式、生产设备,助推企业“轻资产运营”,打造规上企业的“孵化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