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融“活水”浸润实体经济

天津日报2019年12月11日09:19分类:京津冀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今年以来,天津市金融业发展势头稳中向好,金融“活水”聚拢速度明显加快,直接融资、金融改革等不少领域多有惊艳表现。其中,为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天津市更是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相互协同的金融服务O2O(即线上线下)模式,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线上

科技“加持”

企业纯信用贷款分分钟到账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除了自身轻资产、缺少抵押物之外,主要症结在于信息不对称。也难怪,对没打过交道、没有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很难放手把钱贷给它。今年以来,市金融局瞄准这一痛点,创新推出了“线上银税互动服务平台”。

该平台自今年7月17日上线以来,已有建行天津分行、齐鲁银行天津分行、渤海银行天津分行、招行天津分行、工商银行天津分行5家机构陆续接入,先后为千余家小微企业授信6.5亿元,从申请到放贷平均用时仅几分钟。

“我是天津建行接入银税互动平台后,在天津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天津泰泽昌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文平告诉记者。他的企业主营医疗器械批发和零售。不久前,他们参与了吉林省一个项目的招标,由于前期刚中标的项目尚在供货期、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导致暂时出现资金缺口。他愁得坐卧不安。偶然得知在建行凭借纳税记录积累的信用即可线上申请贷款,他半夜睡不着就试着通过手机银行发出贷款申请。没承想,从登记到放贷前后也就十来分钟,39万元的贷款额度就下来了,利率也合适。“当时是午夜时分,银行并没有营业,而我的贷款就已经趴到账上了。”

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与市税务局携手,打通银税渠道,整合企业纳税数据,嫁接金融机构银税互动金融产品,将银税合作由线下搬到线上,实现‘银税互动’产品从申请、审批、授信到放贷的线上一站式办理,让企业享受全线上、无抵押、免担保、纯信用的24小时自助贷款服务。”

银行这头儿也尝到了甜头,“那些被甄选出来的小微企业都是好样的。我们小微快贷的坏账率为零。”建行天津分行小企业部人士说。

互动服务平台做到了一手托两家:帮银行高效筛选客户,帮企业低成本贷到钱,还促其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可谓一举多得。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整合社保、电力、公积金等多领域数据接入平台,对企业进行更精准的风险画像,为其融资增信,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线下

政府搭台

银企精准对接“非诚勿扰”

破解企业融资难,线下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今年以来,市金融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部门,先后举办了市级、滨海新区、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远郊五区等一系列银企对接会,让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当面“相亲”找感觉,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说起来,政府搭台、银企唱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天津的做法新就新在,政府相关部门是个勤快的、负责任的“大媒人”,提前做足了功课,帮金融机构挑选出真正“适婚”的对象,搭建的是一个潜在匹配率很高的“非诚勿扰”舞台。

“政府精心遴选的150多家企业,都是近期存在融资需求、有稳定还款来源的优质项目,是金融机构极有可能一见钟情的那种。”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在这个舞台上,天津地区银行等金融机构悉数上阵,当面挑选甚至争抢那些难得的好项目,并根据项目的特点、融资金额、能承受的利率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匹配金融产品。因为精准,所以牵手成功率大大提升,不少项目实现了资金快速落地。

“我们参加了今年5月29日的那场市级银企对接会,当场就有多家金融机构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会后有30来家银行的分行、支行主动上门服务。到了8月底,北京银行天津科创支行率先提供了50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期限5年,利率也非常优惠。”智核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该公司是一家坐落在天津滨海高新区的环保高科技企业,拥有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那也是消除雾霾、降低大气颗粒物污染危害的必备技术。其生产的内燃机颗粒捕集器是清除排放颗粒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之所以这么讨银行喜欢,这么快就拿到低成本贷款,公司负责人认为“对接会”功不可没:“政府站台,无形中给企业增信了。而且,一下子见到这么多诚意满满的金融机构,企业融资沟通成本也大幅降低。当然,我们的项目前景也确实好。”

与智核环保有同样感触的,还有金西盟国际集团,一家在干细胞领域声名远扬的生物医药公司,其总部在北京,因疏解非首都功能而来天津西青区设分公司。在参加了今年6月市金融局等在西青区举办的银企对接会后,“农行、建行、天津农商银行、招行、浦发、民生银行都到我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还有很多银行多次打来电话沟通。”金西盟董事长李灵犀说。他们这个项目总投资6亿元,公司刚完成土地购置手续,“与银行的合作应该很快瓜熟蒂落。‘对接会’确实让融资变得简单了。”(记者 岳付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