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智库报告】从超载超限“重灾区”到“治超典范”——治超工作的山西经验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13日11:02分类:智库报告

中国经济信息社12月13日编发政务智库报告《从超载超限“重灾区”到“治超典范”——治超工作的山西经验观察》,主要内容如下:

货车超载超限,一直是世界性公路运输顽疾。山西作为煤炭大省、“西煤东运”的重要枢纽,2007年之前,境内货车基本上100%超载运输,引发了公路损坏、桥梁垮塌、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007年12月,山西省启动“无缝隙、拉网式”治超总行动,将市、县政府作为治超责任主体,市长、县长成为治超第一责任人,治超被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开创了全国治超看山西的“山西模式”。同时,将源头治超作为治本之策,全面加强对货运源头企业的监管,杜绝非法超载车辆出厂上路,将源头监管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人。通过创新公安交警、交通路政联合执法,在全省国省干线及县乡公路运行的168个公路超限检测站全部安装了电子抓拍系统,接入属地交警网,引导车辆主动进站接受检测,对闯卡的车辆由交警部门予以计分和罚款。

十二年来,山西境内未发生一例因超限超载车辆致人死亡交通事故和桥梁垮塌事故,节约各类大中修费用300亿元,全省超限超载率严控在0.2%以内,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

山西治超从超载超限“重灾区”到“治超典范”,带来三大启示:一是体制健全、机制科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治超若要长久见效,离不开政府主导的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的运作模式,通过确立市、县政府治超的主体责任,破解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管理顽疾,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快推进治超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治超人海战术不但投入大、风险高,而且易滋生腐败,山西将电子警察代替人工执法,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又强化了路面管控,还杜绝了一些执法人员私放超载车辆的违规行为。三是治超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治超工作风险高、诱惑大,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山西治超坚持十年不动摇,离不开一支干净担当、充满工作热情的治超队伍。只有“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敢于在治超中动真碰硬,才能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张磊、白赟)

微信图片_201912131048561213

《政务智库报告》是中国经济信息社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核心智库产品。报告围绕国家战略发展以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提供智库支撑和决策参考,广受各地政务用户欢迎。全年约80-100期,以互联网和文本等多种形式提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