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智库:提升供暖“绿色获得感”仍需多维度发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20日16:17分类:能源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李济军 刘小云)近年来我国对清洁供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北方城市供暖清洁化水平不断提升,热源趋于清洁化,供热能效也在不断提升。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手中国经济信息社撰写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绿色供暖评价报告》在京发布,报告从经济性、能效水平、清洁性等维度,对城市集中供热进行了评价。

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匡乐成在致辞中表示,提升绿色供暖、清洁供暖水平,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和发布,提高社会关注度,同时提出更多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清洁供暖改革,而对北方集中供暖成本、效率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现状、发现问题。

报告认为,随着清洁供暖改造不断走向深入,集中供暖作为其中一种重要供暖方式也在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但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供暖能源结构和粗放的供暖方式仍对环境、生态和能源供给构成挑战,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依旧存在。

报告对秦岭-淮河以北的供热省份从经济性、能效水平、清洁性等维度进行评价发现,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宁夏等省份集中供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总体较好。

表:秦岭-淮河以北供热省份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排名

省、市、自治区

综合得分

1

北京

97.5

2

天津

77.8

3

山西

65.1

4

山东

64.0

5

内蒙古

64.0

6

宁夏

60.5

7

甘肃

54.8

8

河北

52.1

9

新疆

51.2

10

青海

47.1

11

辽宁

44.2

12

吉林

41.9

13

黑龙江

16.6

部分地区由于冬季严寒气候和供暖期长、以煤为主的供暖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暖能效及环境效益。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关键期、攻坚期,总结这几年清洁供暖的历程,成效与挑战并存:成效是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居民供暖更加清洁;挑战是各地采取的清洁供暖措施是否能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保持改造项目的成果,实现项目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具体体现在环保效能达标、能源资源保障、技术装备能效、政府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安全运行可靠、企业生存发展等方面。

报告建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保障居民在蓝天白云下温暖过冬,未来包括集中供暖在内的清洁供暖改造仍需加强全局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推动供暖事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舒适”“智慧”方向发展。

随着城镇化推进,未来供暖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增长。报告还建议,加快推进清洁供暖和新型供暖技术的推广,积极利用工业余热推进清洁供暖,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热源清洁化,推广甲醇锅炉供暖技术应用等。

据悉,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市场,中国经济信息社持续关注清洁供暖,已经连续举办两次清洁供暖峰会,并发布系列清洁供暖报告。此次报告是在前期研究成果上的深度聚焦和延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各自发挥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简洁、实用、具有可比性的定量评价,使得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和完善。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数据权威性和覆盖率,报告评价数据全部采用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数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董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