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王海军)24日,我国首个“进口LNG窗口一站通”5年期长期协议产品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成交。京燃能源(舟山)有限公司摘单,并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以下简称“气电集团”)下属销售分公司签约。
“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是交易中心与气电集团联合推出的重大创新探索,实现了LNG接收站共享共用。本次长期协议产品的成交标志着在国家管网公司成立的大背景下,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步伐再提速。
今年3月6日,交易中心和气电集团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期协议产品交易的公告》。根据公告,长期协议产品合同期限为5至10年,由客户自行选择具体期限,首批签约用户合同年起始日为2020年4月1日。一个长期协议标准产品为每个合同年四船LNG;资源类型分为长约资源与现货资源,按季度交叉分布,由客户选择首船资源类型。
公告显示,长期协议产品中的LNG长约资源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提供,现货资源由客户自行采购或委托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代采。提货地点覆盖中海油相关联且在合同期内拥有接收站使用能力的多个LNG接收站,可单点卸货、多点提气。长期协议产品的交易量可由客户在一个标准产品的基础上以整数倍增加的方式进行选择确认;允许多个用户组成联合体参与,联合体各参与方均须签署联合声明。
气电集团贸易分公司魏琳表示,中海油为满足不同市场主体需求,推出了短期窗口期产品(竞价交易)、中短期产品(线下协商、线上挂牌交易)、长期产品(线下协商、线上挂牌)。这是响应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也为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提供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为国内外天然气企业的产业链布局、调整创造了新的机遇。
交易中心LNG交易部负责人宁锁柱表示,首单“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长期协议的线上签约,从公告、报名、资格审核、商务沟通、线上签约等整个交易过程都体现了交易中心作为第三方平台公平、公正、公开。产品从单个窗口期到长协产品,经历了市场的选择和探讨,形成了多点提气、热值计量、流程便利的商务模式,得到监管机构和客户的认可;同时,长协问题一直是制约接收站开放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源优化组合的方式,对各参与主体而言更公平、更加透明,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主体进入上游采购环节。
作为本次长期协议产品的买家,京燃能源(舟山)有限公司聚焦天然气终端市场,市场范围覆盖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目前,公司终端用户以工商业用户为主,将在大型点供和储气库等领域不断发力布局,计划三年内,公司天然气板块营业收入实现百亿元。
京燃能源总经理周狸逃表示,通过公开、公平的市场化交易,交易中心和气电集团推出的“进口LNG窗口一站通”系列产品推动了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开放,让更多民营企业有机会深入参与国际天然气贸易,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释放了活力。
周狸逃表示:“根据长期协议的设计特点,目前计划首船先采购长协资源。今年冬季气温相对较暖,但工商业用气需求较为稳定。后期采购的LNG资源将主要由内部消化,小部分与公司合作伙伴共同消化。为配合企业在天然气领域的长期发展规划,未来将持续密切关注交易中心推出的窗口期交易产品,争取更多参与机会。”
“进口LNG窗口一站通”系列产品是中海油联合交易中心开发的重要交易品种,是中海油成功实现能源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的关键。魏琳表示,未来,中海油会持续秉承开放、共享的理念,加大交易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和广大能源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发现更多新机遇。